明末虎嘯 第八十四章 血戰黃骨島堡(一)
更新:10-17 10:59 作者:遙遠之矢 分類:軍事小說
黃骨島堡,建於明朝嘉靖年間,地理位置位於現在大連下屬縣級市莊河市以北一處偏遠海岸,右側是英那河入海口,西接普蘭店歸服堡,東連鎮夷堡,聳海而立,地處險要。此堡與歸服堡、鎮夷堡一樣,為明朝防倭寇入侵而建,
此堡修築極為堅實,周圍一里二百五十步,向南開有一門,堡身皆包磚,明軍未棄守前,一直有近三百名明軍駐守,在明朝萬曆東征之際,更曾駐軍多達千人。
但自從東江總兵毛文龍被袁崇煥誅殺後,東江鎮軍兵人心浮動,內訌連連,新任總兵黃龍為鎮壓此起彼伏的兵變疲於奔命,堂堂一介總兵,竟被兵變士兵割去鼻子,若非臨近軍兵及時來救,險些喪命。又因去年明軍大敗於大凌河後,遼南派出的援軍全軍覆沒,兵力更加不足,故黃龍下令,遼南明軍全面退守金州境內,黃骨島堡遂與歸服堡、鎮夷堡等下屬百戶所堡寨一樣,皆被明軍廢棄。但因其枕河峙海而立的有利位置,此堡隨後被後金派兵占領。
清代乾隆時期的遼南詩人多隆阿,曾經造訪過此時已成歷史遺蹟的黃骨島堡,寫下了具有史料價值的詩歌《皇古城四首》:「古蹟憑誰問?殘碑僅記年。荒城今若此,古堞久頹然。戟拾沙中鐵,人耕郭外田。倦倚危石坐,老樹郁春煙。莫談命名意,遺蹟傳至今。此城應有主,何事杳難尋。跡向苔中沒,春從雨後深。潮來沖島響,似聽鼓鼙音。勝地前臨海,春潮蹙浪回。魚帆撐戰壘,蜃氣走烽台。小鳥凌波去,鮮魚趁市來。東流環若帶,宜用保障哉。海氣沉孤嶼,炊煙鎖四鄰。各安耕鑿業,同作太平民。樹密鶯空語,花殘草自春。等閒溪畔坐,懶去問迷津。」
從這幾首充滿閒適之意的詩中可看出,黃骨島堡,實是一塊形勝養民之地啊。
只是,這塊原本應該在歷史中默默無聞的小堡,卻於今日,要迎來一場明金兩方的殊死搏殺。
崇禎五年農曆十一月十七日凌晨寅時末,儘量放慢船速的李嘯船隊,悄無聲息地到達黃骨堡前三里遠的海岸邊。
全軍在船上吃飽喝足著甲持械作好了最後的準備,待天光漸亮能稍看清景物之時,李嘯背弓持槍,率領全軍下船登岸。
此時,紛揚的雪花開始飄落,隨著呼嘯冷風四處飛揚,有如一首遙遠而茫然的歌。
頭戴精鐵八瓣明盔,身著純白精鐵甲,肩披大紅披風,腰系厚實牛皮鋥帶,足蹬鐵網靴的李嘯第一個踏上這塊遼東的海岸,他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清冷凜冽的空氣,怔怔地仰望雪花飛舞的暗黑色天空良久,眼神之中,滿是感慨。
自已這次突襲攻擊,真的能改變歷史麼,真的能改變這個充滿血淚與屈辱,被異族征服蹂躪的苦難明末麼?
李嘯向天無聲叩問。
蒼天無語,只有朵朵雪花輕輕地灑在他英俊的臉龐上,隨後在他激動發燙的臉上迅速融化。凜冽的寒風吹得他的紅綢披風如旗幟般筆直飛舞,但李嘯的偉岸身形卻昂然而立一動不動。
一臉堅毅肅然的李嘯相信,事在人為,哪怕只能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一朵飛濺的浪花,也是值得去做的事情!
莫道今朝無英雄,男兒只手補天傾!
李嘯回過頭來,凝視著身後無聲下船的滾滾鐵流,心潮澎湃不可遏。
「張行猛、雷傲聽令!你二人迅速率全部槍盾兵,組成槍盾戰陣,即時列隊!」
「在下明白!」
「上官雲傑聽令!你速帶騎兵前往左側樹林中隱蔽潛伏,待我發出號令,便全軍殺出,包抄敵兵!」
「在下明白!」
。。。。。。
在李嘯簡短明晳的命令下,每個人都在按計劃行動。槍盾兵下船後,在盾兵哨長張行猛與槍兵哨長雷傲的指揮下,迅速組成了平日慣用的戰陣,李嘯留了七八名騎兵作為自身護衛,另外的全部騎兵則每匹馬的馬蹄上都包了裹腿消音,全部由突騎隊長上官雲傑率領,按定好的作戰計劃,繞至離黃骨島堡不遠的一處的小樹林中,悄悄地潛伏起來。
而水軍總頭馬嶼與海商蔡守等人則留守船隻,準備到時接應部隊上船。本來,李嘯想讓吳之菡亦在船上等待,怎奈吳之菡死活不肯,定要跟隨李嘯前去作戰,李嘯無奈,只得讓她與那七八名騎兵一起留在自已身邊。
槍盾戰陣擺好後,李嘯向身邊的兩名夜不收方勝、費大廣示意,讓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