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稱雄 第398章 總理衙門
更新:09-05 14:33 作者:木子藍色 分類:軍事小說
紫禁城。
乾清門外,隆宗門內,乾清門前廣場西側,總理處堂院。
總理處不是一個正式的官署衙門,是四顧命大臣輔政辦公之所。因為顧命大臣在大明是頭一回,因此新天子登基之後,便正式在宮內乾清門外設立了這處堂院辦公,供四輔臣集中議事辦公。
這處廳堂也已定名總理處,為了代天子處政方便,以及保密所需,總理處特意設在了宮內而非皇城中。
總理處廳堂過去就是乾清門,左右兩邊是皇帝的南書房和內書房,再往裡就是內朝大殿乾清殿,也是如今新皇的寢殿。總理處設在乾清門外,方便皇帝聽政。
此時這個新掛牌的總理處廳堂里,擺著數個大銅盆,裡面放著一塊塊冰塊。八月中的紫禁城裡白天還很炎熱,可屋裡擺著這幾個大冰盆,立即讓屋裡清涼許多。
廳堂裡面,挨著北牆一溜四把黃花梨木圈椅一字並排。
四位顧命大臣坐在上面,一個個都沉默著。在東西兩側,則各擺了一排椅子,左側一溜長椅,前邊坐著內閣除首次輔外的另四位大學士,往後面是以吏部尚書為首的大九卿,六位尚書加通政使、大理寺卿,左都御史則因是顧命大臣,坐在北面。
在這四位大學士和八卿對面,則坐著的是幾位大太監。坐在最上首的,是如今升任司禮監提督兼印太監的王承恩,他下首則是如今執掌東廠的東廠提督掌印太監王之心。再下面是司禮監的四名秉筆太監呂直、沈良佐、李鳳翔、王應朝。再往下三個太監,則都掛著內臣提督銜,分別是禁衛大營內臣提督王德化、警備大營內臣提督劉文忠、衛戍營內臣提督唐文征。
這九個太監,也是如今京中最有權勢的太監。
同樣的,今天總理處列席的這二十五人,也是大明中樞握有最高權力的官員。
坐在上面的周延儒其實心裡很不滿意如今這個局面,本來他堂堂首輔,崇禎在位之時,固然受皇帝掌控。但皇帝一死,他覺得他這個首輔就應當可以大展拳腳了,掌控中樞了,就如當初張居正那樣。
可結果卻是現在有了這個總理處。如此一來。總理處就成了代天子執政的最高權利中心,內閣、六部和司禮監及五府,全都在它之下了。
崇禎的遺詔中有四顧命大臣輔弼,贊襄一切政務的文字,因此總理處也就名正言順的可以在皇帝親政之前代掌一切政務。
原來內閣大學士們不過是五品官。品級很低,可就因為後來有了票擬之權,可以審閱大臣奏章,並擬出意見呈給皇帝批閱,有代言之權,因此內閣一躍成為朝廷中樞。
後來又有了司禮監批紅之權,奏章太多,皇帝不能一一批閱。便在審閱內閣的票擬後做出同意或否決批覆,並由司禮監秉筆太監代為硃批,甚至有時乾脆就讓秉筆太監代為批閱奏章。
皇帝把自己的硃批之權。轉交部份給了司禮監的太監,讓之分擔自己的負擔並削弱掣肘內閣大臣。
正是有了這票擬和批紅之權,內閣大學士和司禮監秉筆太監才如此權勢熾手可熱。而現在總理處代天子理政,有了一個後閱的權力,正是這個後閱權利讓總理處可以凌駕內閣和司禮監之上。
周延儒緩緩開口,對著兩面的一眾內外大臣道,「如今天子年幼,尚不能親政,我等四人受先帝遺命,顧命輔政。從今天起。總理處正式成立,以後規矩就得更改一二了。」
「從今天起,內外朝臣奏章都要先經通政司登記後,送入司禮監文書房登記。再交司禮監呈送總理處交輔政大臣審閱。」
周延儒開始向諸大臣申告新規則。原來是呈送皇帝,現在則改為呈交輔政大臣審閱。
「總理處輔政大臣閱後交司禮監再轉送內閣審閱,然後給出票擬。內閣票擬後再經司禮監轉輔政大臣審閱,輔政大臣同意內閣的票擬意見後,交司禮監代為批紅,然後轉給司禮監掌印太監審核、蓋印。如有違失不當之處。可駁回重批。」
批閱奏章,這正是權利的體現,環環相扣,是絕不能輕心的。
「司禮監掌印太監審核通過蓋印後,奏章再發回司禮監文書房,進行備份。然後原折轉內閣發六科。六科審核無誤,則發六部執行。如有違失,可駁回。」
這是精心設計的流程,一環扣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