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皇后 190章兩股勢力的美女
。
萬曆二十三年,宣祖冊封光海君為世子,並上表明朝請求批准。明朝答覆:「繼統大義,長幼定分,不宜僭差」,遂不許。光海君由是對明朝暗有怨言。
萬曆二十四年、三十三年,朝鮮再次上表請求易儲,其時明朝也正為立儲的事情鬧得雞飛狗跳,遂均不許——似乎光海君是受了鄭貴妃和福王的連累。
宣祖末年,朝鮮國內在立儲問題上也發生了激烈的爭吵,因為當時宣祖仁穆王后已經生有子(永昌大君,606年生),棄嫡立庶,與儒家宗法觀念不合。
朝廷中的北人黨因此分裂為以李爾瞻為首、主張擁立光海君的大北派和柳永慶為首、主張擁立嫡子的小北派。小北派在光海君即位後受到打擊,柳永慶被賜死,小北派分裂成清小北和濁小北,而大北派則又分裂成骨北、肉北和中北三派。
萬曆三十六年,宣祖大王病逝。事實上的世子光海君嗣位,並上表明朝,自稱權署國事,請求冊封。
萬曆皇帝惡其專擅,不予理睬。但是當時東北亞的國際形勢已經發生了變化,新興的女真勢力對明朝構成了威脅。
為了確保東北邊疆無虞,需要拉攏朝鮮,所以明朝在拖延了幾個月之後,於是年十月乃冊封李琿為朝鮮國王。
光海君從被立為世子到登基的4年間,明廷5次拒絕冊封光海君(當時明廷也出現了與立儲有關的爭執。明神宗偏愛第三子朱常洵,欲立為太子,以禮部為首的滿朝文武強烈反對。
最後,在60年,明神宗辨不過內閣,只好立長子朱常洛(即明光宗)為太子。因此,明朝禮部多次以非長子為由拒封光海君,堅持立長不立幼的立場),這在朝鮮歷史上史無前例,令光海君顏面盡失。
繼位後,大明禮部仍拒絕冊封光海君為朝鮮王。
在禮部的詢問下,使臣李好閔聲稱臨海君患有精神疾病,自願讓位於光海君,禮部於是派遣了兩名使臣親自前往漢陽拜訪臨海君求證。
朝鮮使用大量白銀賄賂了使臣,終使禮部同意冊封。609年,敕使入漢陽,正式冊封光海君為朝鮮王。
明廷的態度對光海君來說無疑是奇恥大辱,除了讓光海君對大明心存芥蒂(致使日後不願意出兵相助),更進步加讓光海君意識到只要臨海君在世日,自己的王位便坐不安穩,因此,臨海君是非死不可。
李琿即位後,按照朝鮮仁祖後史書的說法,是「昏亂日甚,幽廢母后,屠兄殺弟」。從事實來看,後兩條倒也確實。
光海君即位後,宣布仁穆王后為廢妃,囚禁在西宮(慶雲宮)內,自己則搬到新修復的昌德宮(東闕)去住。
而對其王位威脅最大的兩個人——其同母兄、宣祖長子臨海君,和年僅兩歲的弟弟,宣祖嫡子永昌大君,則分別於609年和64年被害。
李琿即位後不久,即有三司官員彈劾臨海君。雖然光海君表示不忍,但是就在同天,光海君未經推鞠審問,便採納三司(即弘文館、司憲府、司諫院)的提議,以私藏軍器、陰養死士、在宣祖殯天當日密謀出兵篡位、私協武器入宮等四條逆反罪名將臨海君流放,關押圍籬。官員們沒有對此提出異議,雖然此事由北人打頭,但是南人和西人也不約而同地支持除去臨海君。
之後,不斷有上疏要求處死臨海君,光海君沒有首肯。609年,臨海君被流放地守衛李廷彪殺死。表面雖傷心欲絕,光海君卻沒有下令追查,也沒有懲罰李廷彪,只讓其呈上份報告書。光海君為了避免背負殺兄的道德污點,以甸人殺害(指示守衛或地方官員秘密將流放的罪人處死,指示人通常為在位者,以此避免公開處死想要除去的人,保證自己公義正直的形象)的方式秘密處死了臨海君。
七庶獄事發生在63年4月,故亦可稱癸丑獄事,群西人黨名門後裔(頭目包括:故相朴淳之庶子朴應犀;故牧使徐益之庶子徐羊甲;故監司沈銓之庶子沈友英;故副相朴忠侃之嫡子朴致毅;西人黨名儒金長生之庶弟金慶孫;故判書金睟之嫡孫金斐)以搶劫和謀殺的罪名被捕,其中人坦誠欲擁立永昌大君篡位,引發黨爭,牽連無數,連仁穆大妃也被牽扯其中。名被供出的高官朴東亮招供:宣祖病重時,仁穆大妃殿中宮女對懿仁王后之像施展巫術,以求延續宣祖之命(《光海君日記》的編寫者亦有澄清,被詛咒之人其實乃光海君生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