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梟雄 第73章 古代地方自治結構
更新:08-12 06:19 作者:東方奇俠 分類:軍事小說
永曆七年(公元1653年)11月上旬,經過五天血戰,國民軍占領南寧府,此戰大敗清軍所俘獲清軍甚多。
對俘獲的兵丁,讓各旅將挑選忠厚老實,身體健康無不良嗜好的編入軍中,以擴大國民軍實力。
經過整編俘虜,參戰各部第一次滿編,在這之前李定國雖然建立12旅步兵編制,但各部從來沒有滿編。
隨後,新建第13旅,任命混入南寧城有功的團長郭有名為旅長,其部包括宋國相的第30團,以組建第13旅。(歷史上郭有名為李定國帳下強弩營都督)
除此之外,李定國也不再兼任警衛旅旅長,由李如碧接任警衛旅旅長。
對剩餘的老弱病殘則進行軍屯,清軍多次進入廣西,一路燒殺搶掠人員死傷甚多,各地也大面積出現荒廢現象,再加上廣西地處南方一年兩熟、一年三熟,只要肯干,開荒種地,要不了一年時間就可以解決生計問題。
在占領南寧府之後,李定國一面令馮雙禮、靳統武、王國仁、李成爵等人分率兵馬攻打周圍的思恩府、太平府、思明府等州縣,一面在各光復州縣建立州縣,清丈土地,清理戶口,進行稅賦改革,以建立穩固的後方根據地。
為了鞏固新生的政權,李定國也決定對朱元璋名存實亡的里甲制度進行改革,雖然朱元璋當政時費盡周折完善前元地方自治結構,但經過近三百年的發展,朱元璋的里甲制度早已經名存實亡了。
中國古代一般採用縣以下自治,縣以上由朝廷委派官員,再加上從地方上僱傭的一些差役、勞役的襄助以統治一方。
如此就形成官員、胥吏為統治階級,再加上地方一些自治人員構成一個牢固的統治階級,以保證大明萬世不易。
但經過三百年統治,很多制度以顯得日趨僵化,根據調研的結果,我們來揭開大明地方統治的秘密。
按照大明規定,施行任官迴避制度,其中最重要的一個迴避原則就是除了統治少數民族的土官之外,其他流官全部都是異地任職。
正如老哥你是河南人,如果高中進士之後被朝廷委派官吏,或者高中舉人什麼的實授什麼官職,對不起,你不能在河南本地任官,你要當官只有到外省當官。
就像清朝末年,就有很多四川人到廣東當官一樣,反之亦然。你不遠千裡帶著家人來到陌生的城市當官,人生地不熟的,看到外面一片黃土,大概只有兩眼一抹黑。
再說了你不遠千里歷盡千辛萬苦來到其他地方當官,除了想繼續升官發財之外,對那些升官無望的,就像前世很多這樣癢那樣癢的,完全可以藉助自己官位撈取大把大把的好處。
特別是朱元璋這種對官員深惡痛絕的主,在當政的時候將官員俸祿訂得非常之低,一個正七品知縣一年不過90擔年俸,再加上其他這樣那樣的補助,根本難以養活一家老少(聽老人說,東方出身農村,劃分成分時為中農,在民國時期祖上辛苦一年也有百來擔糧食收入。而在土地承包的時候,父母從地里每年大概可以刨出六十多擔穀子小麥,再加上其他五穀雜糧,解決三口之家溫飽而已。在家上當日紅薯、玉米等雜糧甚多,父母也頗為勤勞,養豬養雞什麼的甚多,聽父輩老人說八十年很多人的生活都趕上舊社會一些地主了).
90擔年俸能不能生活,東方沒有真的穿越不知道,或者如同海瑞那樣的清官可以生活,但對很多這樣那樣有聲色之欲,再加上一大家子的古人來說生活得非常拮据。
人家辛辛苦苦寒窗十年換來一個官位,跑到千里之外當官,讓一家忍飢挨餓的,無論如何也不行啊?
如此到大明中後期就出現這樣一個景象,就像我們前世那樣,高祖將官員工資訂得非常低(有的不如打工仔),但官員一個個錦衣玉食的。
其中好一點的當然依靠在地方權勢經商(但破壞地方自由競爭秩序),惡劣的就是公開收取賄賂,貪污枉法的。
官員一家子為了生存要大肆貪污,就像前世八十年代剛剛改革開放很多官員看到外面花花世界動了歪主意一樣,地方也配合。
在一個縣,除了知縣、縣丞、主薄這些算官員之外,其他的都屬於胥吏,來自本地,這些地方無賴,落魄書生更是想撈錢。
對胥吏一般可以劃分為三班六房,有點像朝廷的三省六部似的。三班包括皂、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