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一隻虎 第七章 老子再不和你們說了!
更新:08-10 00:23 作者:星河小船 分類:軍事小說
崇禎初年,天下大旱,尤其以山西、陝西一帶旱情嚴重。
據陝西通志記載:天啟二年至崇禎二年,八年皆大旱不雨:米脂大旱,斗米千錢,人相食。
而陝西當地的一名官員上奏的一道奏摺也說道:臣鄉延安府,自去歲(崇禎元年)一年無雨,草木枯焦。八九月間,民爭蓬草為食,其味苦澀,以延不死。至十月,蓬草盡,則爭剝樹皮以充飢,以求援死。逾年終,樹皮又盡矣,則掘山中石塊以果腹。石性冷而味腥,少食則飽,不數日則腹脹下墜而死。民有不甘於食石而死者,始相聚為盜,而一二稍有積貯之民遂為所劫,而搶掠無遺矣。
由此可見,當時旱情的嚴重。
而在明末,明朝軍隊的欠餉也非常嚴重,僅陝西一地,崇禎元年當年的欠餉就有一百三十八萬兩之巨。當兵的沒有糧食吃,還當什麼兵,於是,大量的逃兵產生了。
崇禎元年陝西起義的民軍大多有過軍事背景,長城邊的定邊營逃卒王嘉胤,延綏逃卒張獻忠,遼陽逃卒神一元等都是當時民軍的重要頭領。而李自成也是驛卒和邊軍出身。
正因為眾多的義軍首領有著軍事背景,所以明末陝西境內的民變更加的迅猛,農民起義軍戰鬥力更強,更不易撲滅。
農民軍的發展勢頭兇猛,延綏巡撫岳和聲、陝西巡撫胡廷宴見紙包不住火,便硬著頭皮向朝廷報告。胡廷宴和岳和聲互相推卸責任,兵部奉旨調查,時任陝西巡按御史的吳煥對二人各打五十大板,他上奏說道「胡廷宴與岳和聲兩位巡撫隱瞞不報,互相推諉,是導致形勢迅速惡化的主要原因。」正當朝廷準備追查責任之時,三邊總督武之望和延綏巡撫岳和聲先後病死,於是,胡廷宴被免職,治罪。為了平定亂局,朝廷任命楊鶴為三邊總督,張夢鯨為延綏巡撫,劉廣生為陝西巡撫。
於是,一個以招撫為主要策略的時期到來了。
楊鶴這個人素有清望,他的兒子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楊嗣昌。不過,楊鶴是文官,素來不知兵事。
當崇禎皇帝在召見楊鶴時,問楊鶴對陝西之局有何良策。
楊鶴只是空泛的說「輕慎自持,撫恤將卒而已。」
面對楊鶴的空泛之談,崇禎心中卻極是欣賞楊鶴的清廉之風,並不顧楊鶴的推辭,執意任命楊鶴為三邊總督。
而楊鶴又上疏崇禎,「(盜賊)總因饑荒之極,民不聊生」。並提出了「招撫為主、追剿為輔」的戰略。這反映出了楊鶴對於兵事的毫無信心。
不過,在為官清廉的楊鶴的努力下,招撫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功,陝西的各部起義軍幾乎都接受過招安。
但是,饑荒嚴重,而被招撫的民軍也沒有一個能夠妥善的安置辦法,只是就地解散,於是,被招撫的民軍總是即降復叛。而不懂兵事的楊鶴部署不力,甚至,崇禎二年,王左掛率部攻打韓城,楊鶴竟然無兵可調,只得命洪承疇部解圍。
洪承疇此人雖是文官,但知兵善任,也很勇敢。當時還是參政的洪承疇領兵出戰,家丁兵將只有六七百人。但洪承疇還是以極少的代價斬殺農民軍三百人,解了韓城之圍,頓時名聲大噪,手下的兵丁被奉為洪兵,洪承疇也因此不久被升為延綏巡撫。
儘管洪承疇主戰,但三邊總督楊鶴依然執行『以撫為主,以剿為輔』的方針。
崇禎最開始也贊同以撫為主,他對於一篇關於陝西亂局的奏摺上批覆「饑民嘯從由地方官失於撫。」對禮科給事中張第元的批覆中也說「撫字得法自然盜息民止。」
這些都反映出了當時,朝廷內外一致希望用安撫解決陝西的局面。
這樣,就給了農民軍以喘息的機會,而此時的李自成也闖出些名號來了。
李自成和李過叔侄起事後,剛開始加入了王左掛的農民軍。王左掛的隊伍分為八隊。八隊分別是:一隊眼錢兒、二隊點燈子、三隊李晉王、四隊蠍子塊、五隊老張飛、六隊亂世王、七隊夜不收、八隊李自成,李自成號稱闖將,所謂的八隊就是久負盛名的老八隊,是李自成的重要根基。
可是不久,王佐掛被朝廷招安了。於是,李自成轉投奔號稱不沾泥的張存孟。結果,張存孟在陝北戰敗,也降明了。
於是,李自成帶著李過、劉宗敏一行人投奔了李自成的舅父高闖王高迎祥。而高迎祥等陝西和山西的農民軍都主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