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一猛人 第一百三十三章 連賦三詩
因為朱由誠既是文進士,又是武進士,怕他連赴兩宴太過勞累,所以皇上把招待文進士的瓊林宴和招待武進士的會武宴合二為一,定名為聚英宴。後來聚英宴成為大明皇帝賜給新科文武進士宴席的定製,沿襲下去。
武進士一個個與有榮焉,原來的會武宴是兵部主持,連皇上面也見不著。而聚英宴則由皇上賜宴,在皇極殿舉辦。武進士一個個對大明皇帝感恩戴德,以為皇上開始重視武將。無意中,朱由誠讓大明重興文武並重之風。
天啟三年三月二十一日,讓文武進士期盼已經的聚英宴終於開始了。宴會除新科進士之外,還有大明的文武百官。當然暫留在朝堂之內的東林黨餘孽也在邀請之列,宴會前取下了他們所戴的枷鎖,算是在新科進士面前給他們稍微留點面子。
聚英宴里唯一的不速之客是信王,他依然是搬著小板凳坐在朱由誠的旁邊。因為是在皇極殿賜宴,有皇帝參加,自然不能在那裡擺上幾十張八仙桌,所以採取分餐制。每人一張小桌子——就是當時參加殿試的那張小書桌,上面擺上各人的酒菜。說實話,雖然是皇上賜宴,食材講究,但大鍋飯菜確實不香,除了燉煮類——像什麼紅燒肉啦、燒蹄筋啦,其他菜味道都很一般。不過,新科進士還是很高興,興之所至,有些文進士還當堂賦詩。
一位進士念詩的聲音剛剛落地,另一位進士的念詩聲又起。其中一首詩引起了大家的關注。
只聽一個中年人用滿懷思念的聲音念道:「《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大殿內一片寂靜,大家都被這首精妙的詞給震住了。
朱由誠不由輕嘆了一口氣,念詩的應該那位鄉試的同年何心宇,似乎歷史有所改動,他也考中了進士,唉,這個死後被建奴搶走作品的可憐人。抬眼一看,果然是他。忽然,他心中一動,如果把何心宇的作品全部拿去《〈邸報〉增刊》發表,讓大明街知巷聞,那麼後世那個文抄公還能抄襲嗎?反正他中了進士,肯定要到大明行政學院學習,到時和他說一說,他肯定樂意的。
正沉思間,大殿內響起一個童音:「這首詞好是好,就是脂粉氣太重,不如誠哥哥的詩好。」
大家定睛一看,說話的是信王。原來,他聽到朱由誠嘆氣,以為這首詞寫得不好,他的誠哥哥有更好的詩,所以搶先爆料。
朱由誠吃了一驚,自從知道建奴喜歡篡改歷史,剽竊他人作品後,他就不太喜歡拿後世的作品當作自己的大作了——萬一被原作者當場抓包,自己可就丟臉了。可是,信王這麼一說,大殿內眾人都叫嚷起來,紛紛想聽聽狀元郎的新作,就連高坐龍椅上的天啟皇帝也用期待的眼神看著他。
朱由誠被逼無法,找魏忠賢要來一張紙,在上面寫下了九個「一>
眾人看到這九個「一」,不由哄堂大笑。詩詞最忌重字,這九個「一」字一出,詩歌粗俗可見一斑。
其實這首詩不俗,全詩用九個「一」字生動地描繪出了秋江獨釣圖,是一首傳世之作,作者王士楨出生於崇禎七年,現在還沒出世呢。朱由誠倒不是在賣弄,他想試探一下這首詩是否是當朝作品,如果有人念出全詩,他再想辦法糊弄過去。看到滿堂哄然,天啟皇帝、信王、魏忠賢三人眉目間的關懷,他心下一寬,拿起筆又添了幾個字。
然後,他朗聲念道:「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絲綸一寸鉤。
一曲高歌一尊酒,一人獨釣一江秋。」
舉座皆驚。這九個一字嵌在詩里,天衣無縫,生動地描繪了一個人在河邊垂釣的孤寂與逍遙,真是詩中有畫。
文東來失聲問道:「狀元郎,這首詩有沒有題目呢?」
「《秋江獨釣》。」
沉默良久,大殿內響起雷鳴般的掌聲,中間還夾雜著「再來一首」的喊聲。
朱由誠擦擦頭上的冷汗,心道:「還來,寫一首我心裡都發虛,再來一首,不是要我老命嗎?」
顧秉謙不明白他的心思,說道:「朱大人,你是文狀元,這文狀元的一首謝恩詩,你完成了。可是你還是武狀元呢,這武狀元的謝恩詩你還沒寫,再寫一首,你可不能厚些薄彼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