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帝國的崛起 第一百九十九章 報捷(下)
神威營作為大軍的前鋒,他們在大軍還在休息時,加快行軍速度往小鹽池城方向而去。
都督張安率部屬約9千餘人(額定1萬5千人,其餘是空餉名額),設有馬軍、步軍、火器營三大兵種。日行六十里。
他是打老仗的將軍,弘治十一年從威寧伯搜套,率領北哨,斬敵十三人。由副總兵都指揮使升神威營都督。
他麾下有兩千騎兵,率軍日行六十里並不怕被韃靼人圍住。後方還有大軍支援。
所以,其實但凡懂兵事的人都明白,保國公朱暉率軍日行40里其實是在拖延時間,等韃靼人自行撤退。
張安六月二十六晚即率所部騎兵先行抵達定邊營。隨後偵騎四出。六月二十七日下午,其斥候尖兵就在韋州城外見到新軍衛指揮使張昭。
此時張昭率新軍衛剛剛在韋州附近解救出約一千餘百姓。同時得知萌城一帶的韃靼騎兵早撤離,留下約800餘掠奪來的百姓。張昭已經排斥候前往收攏百姓。
神威營的斥候向張昭傳達了保國公朱暉的命令:第一,神威營正在前來。新軍衛予以接應。第二,保國公要點檢人頭。
同時,見到那兩千餘韃子的首級。一同在韋州的,還有來自固原鎮三邊總制史琳的騎兵。
韋州、萌城地區的韃靼騎兵調動,立即就讓位於葫蘆峽城的明軍察覺。他們先往固原鎮上報,然後才派偵騎出來查探。隨後於二十七日發現韋州城易主。
第二天,兩地的信使往回傳遞消息。
此時,各路軍情匯總。三個點:固原鎮、韋州新軍衛、京營主力,都已經知道整個戰區內的情況:韃靼人已經全部撤離!剩餘的少量韃靼騎兵正在從靈州往花馬池撤退。
消息傳出,整個西北地區仿佛從重壓之下解脫…
…
…
固原鎮。
這座西北重鎮位於葫蘆河邊,背倚六盤山。地理位置極其的優越。由平涼府下轄的開成縣改為固原州,為三邊總制的治所。三邊總制這個職位下轄甘肅、寧夏、陝西、榆林四地。
因而,這裡實際才是西北的政治、軍事中心。而非關中平原的西-安府。當然,關中平原物產豐富,西北的經濟中心還是在西-安。
六月二十八日的傍晚,固原城的總督府中。三邊總制、右都御史史琳在後堂中微微沉吟著。心腹幕僚趙師爺作陪。
前方的消息已經由信使帶回來:韃靼人已經撤離,京中來的援兵其大軍前鋒新軍衛已經打到韋州。其四萬主力還在定邊營、寧塞營一帶。
並且,新軍衛在小鹽池城東四十里處和韃靼騎兵大戰,斬首兩千餘,解救被虜百姓近五千人。
消息現在已經傳出去。整個固原城中已是放鬆下來。聽聞最近兩日酒肆、青樓的生意極好。
「東翁,向朝廷報捷的文書,在下已經擬定,由急遞鋪發出。」
這個報捷文書並非指的新軍衛大捷的文書。而是以三邊總制發出的朝廷收復韋州、萌城、小鹽池城等地的文書。京營大軍抵達,收復靈州、花馬池等地只是時間問題。
史琳微微頷首,對趙師爺的文字功底他還是信任的,沉吟著道:「子龍,以你的看法,本官現在該如何做?」
明朝的慣例是守土有責,絕不存在棄城逃跑的事。否則事後追責就一個字:殺。縣令守縣城,知府守府城,以此類推,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國門。
作為三邊總制,韃靼人十萬大軍入寇,打破城池,掠奪軍民。兵鋒直至固原。他這個上任一年的總制要負責任。現在這個收復失地又有貓膩:實際上為韃靼人自己撤離。朝廷如果追究下來,他這個官就算當到頭。
所以,此刻他內心在重壓釋然之餘,又有些惶恐:怎樣才能保住官位!
趙師爺心裡嘆口氣。之前主戰的是這位,這幾個月麾下軍馬避戰的還是這位,道:「東翁,為今之計是立下大功,方可彌補罪責。朝廷數萬大軍抵達三邊,不可能立即折返京中。屆時,可鼓動保國公『搜套』。只要有所收穫,東翁自不會像許侍郎那般致仕。」
明朝的慣例,總督、巡撫這類官都屬於臨時差遣。通常會以部院大臣來擔任此職。再或者以都察院的官職來擔任巡撫。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