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帝國的崛起 第六百五十三章 結案
張昭剛進西苑,消息就傳到內閣中。
按照大明朝的政治規矩,其實所有的朝政都可以靠公文體系來運轉。雖然此時並沒有考成法,官吏都非常懶。
但是,在實際的朝廷運作之中,內閣這裡還是有官吏來辦事的。閣老們日常會接見官員,談事情。
此時,內閣里正在開小會。
三名閣臣:李東陽、謝遷、焦芳,外加禮部尚書張升,戶部尚書侶鍾、吏部侍郎王鏊,國子監祭酒董恢正在一起討論「國子監」改革的方案。
這是李東陽早就答應張昭的事。但國子監要按照張昭的建議改,他這個首輔一樣很難強制推行。需要多次協商。
這時張昭進西苑的消息傳來。
李東陽將中書舍人遞進來的紙條壓著手邊,也沒有瞞著同僚們,道:「張子尚到西苑見天子,應該是對十天前的刺殺案要有一個定論了。」
這是目前京中群臣最為關注的事。關注度都蓋過了邊關的戰事。
當然,戰事如何內閣這裡是不會討論的。權限全部在樞密院手中。正要討論也是在御前會議。
禮部尚書張升和張昭已經可以算的上是「政敵」,但他對國子監改革方案是支持的,因為這是增加禮部的權限。在座的都是人精,雖然是李首輔提出來的,但誰不知道初稿是張昭搞的?
此時,張尚書立即道:「元輔,要禁止張昭搞擴大化。這幾日東廠、錦衣衛在京中抓人搞出多大的動靜?人心惶惶!連美食鎮那邊的人流都減少。」
謝遷表態道:「應當如此。就事論事。不可搞株連。賓之,我們三人立刻去見天子。」
去年底,罵張昭的人多如牛毛,有沒有人說要弄死他的話?八成是有的。在報紙上是用筆名,沒人會認為東廠和錦衣衛查不出來。
而如果張昭借著「被刺殺」的由頭在京中大肆清洗,這將是非常恐怖的。
要知道,當前韃靼人正在邊境寇邊。作為大明軍方的定海神針張昭是絕對不能出事的。
這一點從之前他被刺殺,滿朝文武都派人去探望就可以得知。
所以,弘治皇帝有一定的概率會同意張昭「清洗」某些人。
張昭搞出樞密院,是實質上重新「挑起」大明朝文武之間的矛盾。焉知天子沒有推武勛集團的想法?
所以,這裡頭的彎彎繞繞很多。最少是有兩層。
謝閣老是天下最頂尖的聰明人。一瞬間就想到關鍵問題所在。
其餘幾人紛紛點頭。
李東陽沉吟片刻,道:「那今日便討論到這裡。於喬、孟陽隨我一起去西苑中見天子。」
謝遷和焦芳兩人應聲:「是,元輔。」
…
…
萬壽宮正殿暖閣中,床頭的帷幕拉開。臥床的弘治皇帝臉上顯得有些蒼白。
從他的角度來說:刺殺張昭,是絕對不可容忍的行為。
不僅僅是因為這次刺殺動用了火器,管制兵器,更因為張昭所代表的新武將集團是大明皇權的基石。
所以,弘治皇帝當日派太監去詢問張昭的情況,更下令讓東廠、錦衣衛全力偵緝。
現在更是抱病見張昭。
張昭道:「陛下,錦衣衛那邊已經查明,針對臣的刺殺是由金陵一個監生組織的。資金由兩淮鹽商提供。相關人犯都已經在錦衣衛的大獄中,可以結案。
這次刺殺中軍隊上暴露出很多問題,特別是對武器的管理存在著極大的漏洞。
臣請提督十二團營,且以樞密院管理御馬監下屬的騰驤四衛。徹查軍中流失兵器的問題,以絕後患。
另外,臣奏請清查京師、兩淮鹽商,改革鹽法。」
這裡涉及到一點大明兵器製造的現狀。
當初,張昭製造出燧發槍之後,在李東陽、馬文升的支持下,已經將兵部的火器工匠全部調撥到新軍營。
換言之,大明朝的武備,在火器這一塊,只有新軍營兵工廠能製造。
(張昭曾在弘治十四年將燧發槍技術擴散給西北王家,但隨著對韃靼人戰爭態勢的變化,朝廷下發詔令,王家兵工廠的燧發槍只能供應西北四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