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國走一遭 14.彈正公山中八策(三)
更新:02-11 22:06 作者:穢多非人 分類:軍事小說
小平太其實看的很明白,所謂的言論自由不過是最高級的信息管制而已!
如今這年頭東方與西方的思想激烈碰撞,新思潮不斷湧現,各種各樣的可能都在無限可能中迸發!
利於統治的當然可以讓他流行,暫時看不出有利還是有弊也可以酌情處置,明擺著要掀咱們統治階層桌子的,那就對不起了!
我小國寡民伺候不起您這尊大佛!
請滾吧您!
「彈正叔父,這最後兩策呢?什麼說法!」
小平太別的不提,這份大局觀那是一等一的厲害。筆硯閣 www.biyange.net畢竟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早就瞭然於心也。要是織田信長坐在小平太面前,指不定已經把臂言歡,就差臉貼臉等著小平太繼續說下去了。
「最後兩策則必須一同實行,但又分為先後。」
「是何?」
「殖產興業!開海通商!」
很簡單的道理,還是那句老話,日本是一個除了米和絹之外,幾乎什麼都不出產的小國。物資匱乏是既成的現實,根本迴避不開。
現而今日本以供出口的實際上主要就是金銀銅等貴重金屬,再加上些其他小玩意兒。明代白銀的流通有一半的功勞是因為日本銀的流入,清代前五十年銅錢鑄造所使用的紅銅也幾乎來自於日本。
大量的貴重金屬外流,使得後來新井白石直言諫君,這國家再這樣弄,國家就沒有金銀銅貨幣了,全都流出國外去了。
現而今群雄割據,自然是沒有人在意到這種事情。大名們打仗需要鐵炮,需要火藥硝石。城鎮人口日益膨脹,又對日本無法自產的消費產生了極大地需求。
綾羅綢緞,香料染料,藥材籍,各種各樣的寶貨,在日本那是大有銷路,有能力消費的人數不勝數,連年換走日本盛產的金銀紅銅。
但再盛產也有個度,譬如現在有名的生野銀山便會慢慢枯竭,然後就是開採石見銀山。佐渡的金礦雖然尚未發現開採,但他的產量也不足以應付連年的外流。至於足尾銅山、別子銅山,雖然都是富礦,但也不是無窮無盡!
說到底就是日本的產業不發達,無有可資出口的大宗商!
所以小平太這兩策就必須並列在一起,只有先殖產興業,開發特產,使日本擁有可供出口的大宗產之後,才能真正的開海通商,進行大規模的貿易行為。
說句比較令人難受的話,等過上二三十年,山內太郎正是年富力強,春秋鼎盛的時候,隔壁恰好開始最為酷烈的氣候災害。
遇上氣候災害也就算了,整個帝國那麼龐大的體量,怎麼著應該也能挺過去。可惜恰逢王朝末期政治鬥爭極度激烈,土地兼併加劇,又在最後的緊要關頭遇上一個滿級微操神君。
太勤勉啦!勤勉的把整個二百餘年的祖宗江山都丟啦!
偏偏遇上氣候災害也就算了,接著要不了幾年蕞爾蠻夷暴起,幾乎是以不可思議的速度,快速的摧毀曾經龐大的帝國,帶來無盡的破壞和屠殺,以及整個社會發展的全面倒退。
那時候原本帝國南方的龐大手工業生產工場,以及繁榮的海運貿易,辛苦百年而積累起來,數以百萬計的手工業熟練工人,都將在近乎毀滅性的改朝換代中徹底夷滅!
廢墟中僅存的那些星火,很快又在大規模的沿海戰事以及海禁政策中宣告破產!等到所謂的吃糠喝稀大盛世,原本牢牢占據的廣闊市場早就被人瓜分殆盡。
無限氣運加身,把握住機會的是踩著三百萬印度紡織工人白骨而崛起的大英帝國紡織業,甚至連原本被明所摧毀的歐洲本土桑蠶業居然都能死灰復燃。
市場出現的大量空白,為英荷等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廣闊市場。
你英國能填,我日本為什麼不能填?
何況日本還占據地理先機,以及廉價人力的優勢。只要在適當的時機,開始培育和發展本國的手工業。就算不能完全搶占市場,那也能在貿易的競爭中分一杯羹。
小小的一杯羹,就足以養活這島國因為農業生產富餘出來的人口,穩定社會,促進發展,延長如今統治階級的壽命。
只要老百姓有活路,哪怕只是每天的一口熱湯飯,也能保證整個幕府的長治久安。
一番長談,竟然說到傍晚,天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