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順1730 第八三九章 最後的布置(四)_頁2
更新:09-17 02:21 作者:望舒慕羲和 分類:軍事小說
王權國家,以王權國家對百姓征十一稅的辦法,確保封建地主階級、尤其是大地主頭子酋邦國王,手裡能有暴力機關徵收的糧食,那麼就可以在最快的時間內,提升可供出口的糧食量。
這可比投資建設、發展那裡生產力、最終讓糧食多到吃不完,要快的多,也要省錢的多。
憑藉風帆艦、火槍等碾壓的技術進步,只要兩三年內和當地酋長搞好關係,扶植他干一番大事,統一全島。
手把手教他怎麼徵稅、怎麼封建土地、怎麼享受王權富貴、怎麼學會奢侈生活。
快的話,三年,就能有足夠公司轉型去挖金子所需的商品糧了。
階級分化不夠嚴重、剝削不夠強度,怎麼能夠擴大貿易呢?
只有讓上層先學會剝削百姓,有錢消費大順這邊的布匹火槍奢侈品絲綢等,才能整體提振大順對檀香山的出口、也能提振檀香山對外出口的糧食。
公司的人表示的也很明確,日後讓當地百姓的生活富足,富而後教,那與他們無關。
他們出錢,只要保證三五年內能買到足夠的糧食,並且以後也能買到就行。
資助就不會缺。
至於說以實學興水利、農正教授墾殖什麼的,你要願意干你就去干,公司也不妨礙你去干。
大家各取所需,這不正好嗎?
你言義,我言利。
在此期間,公司表示,只要興國公這邊出面說,需要多少錢、多少人、多少槍,公司都願意出這筆錢。因為公司已經定出來一個大致的線,這筆錢專款專用,股東授權無需再過問,劉鈺也算過表示這筆錢夠用了,也和朝廷那邊打招呼了。
公司這群人說的「實」,或者說他們世界觀下的「實」,讓本就內心迷糊的孟松麓,更加混亂。
可順著這些歪理邪說一想,似乎也不是沒有道理,自己若真有心,大可以為郡國之宰,興水利墾農耕而富民後教,這也算是立大功大德於世了吧?
似乎,二者好像也並不完全矛盾?
儘可能壓下去心中的迷茫,最終還是肯定地答應了下來,不過理由是「若興水利墾耕,也正需要與天朝交換所需鐵器農機,換個說法,便好聽多了。」
公司的人對換個說法並無興趣,但也還是連連點頭,說道:「你說得對,確實,換個說法就好聽多了。」
「這事既定下來,那就抓緊吧。興國公那邊尋的其餘人才,也都到位了。我們要趁著夏季,借洋流,要在冬季到來之前,將糧食、烈酒等補給送到捕獵區。」
公司的人如今財大氣粗,他們到底賺了多少錢,賬本里大致也能推算出來。
歷史上,1804年到1824年,不算俄國人在恰克圖和廣州售賣的毛皮,只是美國人從檀香山在二十年間運到廣州的毛皮,就有大約200萬張,以西班牙元來計算,大致也在1000多萬。
那還是伴隨著南美大起義導致的全世界白銀購買力飆升的情況下。
如今大順這些鯨海公司的毛皮販子,這些年路子更野,每年的銷售額都在百萬元左右。
刨除掉成本,一年賺兩艘標配戰列艦還是穩穩的。
這裡面一部分在大順本土消費,另一部分高端貨也出口到了歐洲。
巨大的利潤下,公司當然願意出一筆錢,來以最低成本,解決公司面臨的發展瓶頸和轉型所需。
雖然劉鈺已經表示過,日後檀香山這邊的貿易,可能朝廷不會辦法專營許可了。
但所謂近水樓台先得月。
就算將來不再買撲特許經營權,那若是能夠扶植穩固檀香山的政權,將來巨大的檀香利潤,公司憑藉近水樓台先得月的優勢,採取影子出資的方式,依舊可以獲得主導權。
現在投入,也是為了將來盈利。只是這種長久投資,終究還是需要有人拎著耳朵、或者用鞭子指揮他們,否則也很難做出這種長久投資的決策。
劉鈺鞭子在手,協調之下,既做出了這種長久決策,錢反正也花了,那自然也就盼著將來能帶來更多的好處。
雖然看上去他們是諸多對外的殖民貿易公司里,和大順即將參與的一戰是關係最淺的,但實際上只要操作得當,一樣可以讓他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