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順1730 第一五五章 官商之別
更新:09-17 02:15 作者:望舒慕羲和 分類:軍事小說
住在唐通事梅三十郎家裡,也算是極大地情面了。
唐人町里的水手等人,受船主、日本的街長、以及唐通事三方管轄。
所謂「門口也有插刀手寸步不離,日夜看守,但凡買一尾魚,買一根菜,都要經他查驗,方可進館」。原先鎖國之前,大商人還可以在平戶等地直接買房,現在是不行了。
唐人町里也是涇渭分明,有江浙幫、福州幫、漳州幫,三方的人勢同水火。
畢竟這種貿易政策就是如此,你多拿一張貿易許可證,別人便少拿一張,唐船一共25張貿易信牌,多一張都沒有。大家只能捲起來。
在這裡住了幾日,劉鈺也多方打聽查探了一下日本的情況,看來這貿易確實有些蛋疼。
往日本運貨好說,生絲、白糖、水銀、藥材都能換到錢。
可往回走就難說,如今最緊俏的貨還是銅。
100斤一箱,一箱在日本這邊算上行賄、搬運之類的錢,大約是13兩銀子。
運回大順,只要到貨,25兩一箱,只要上岸就能賣出去。
若是能偷偷往荷蘭人那邊運,賺的更多,現在歐洲也正缺銅,不只是用來鑄錢,還有鑄炮。
除了銅,日本再能賣的就不多了,剩下的統稱「俵物」。
聽起來像是鹹魚干、魷魚絲、干海帶之類的東西,實際上還有瓷器、鎏金器、飾物等等。可能是為了防止瓷器打碎了,所以在裡面填充一些干海帶、干鮑魚之類的東西。
明末戰亂,中國瓷器生產受阻,日本人抓住機會,大規模燒制瓷器。
荷蘭人憑藉海運的優勢,在不能拿到中國瓷之後,開始大量進口日本瓷,所謂的「伊萬里燒」。
這些年大順逐漸平穩過來,日本伊萬里燒的優勢漸漸降低。
看著架勢,若是能把瓷器好好整一整,應該用不了多久,伊萬里燒就外銷不動了。
銅是回去就能賣好價的,這俵物中的干海參干鮑魚,這些年就不太好賣。
南方還好,北方一則吃得少,二則遼東等地也產,當年取消了疍戶賤籍,把一些疍戶移民到了遼東沿海,也使得遼東沿海地區逐漸開始有了采鮑魚、海參的。
再詢問詢問,別的東西就真不知道該運什麼了。
運糧食的話,壓倉還行,但日本的米也不便宜,回去就是賠錢的。
搞出正德新令的新井白石算是有識之士,他說「五穀之類猶如毛髮,無停止之時;五金之類猶如骨骼,不復重生」,因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收緊了重金屬的外流。
之前中國商人還能壓價。
資本雄厚,到了長崎之後互相配合,江浙幫、福州幫、漳州幫的做在一起商量好了,誰也不出價,等著日本商人主動降價。
日本商人要辦銅、開礦、周轉、利息……實在壓不過這些海商,只能自己降價,生怕中國海商不買,靠別的貨物填補銅價的虧損,總體上還是賺,也比壓著貨還利息錢便宜。
如今卻反過來了,貿易信物許可證一出,三幫先內鬥了起來,銅價也是水漲船高,雖然還有利,但這些年也是從百斤十兩漲到了十三兩。
原來可以團結起來壓價的三大幫,如今互相仇視,倒是讓那些通事之類的抖了起來,只要船一來就能收到賄賂,各船主只求能拿到一張貿易許可證。
劉鈺是懶得賄賂,直接搞了違禁品,已經拿到了第一張貿易許可證不說,還得了700兩銀子的「褒獎銀」。
中國這邊25張貿易許可證,荷蘭那邊6張,看起來中國這邊優勢大,然而日本其實還是更願意和荷蘭做生意,最起碼那些『伊萬里燒』瓷器能賣出去,倒是沒聽說有中國商人從日本倒騰瓷器回中國賣的。
既是住在別人家裡,有些話就不好說,怕隔牆有耳。
有些話就可以隨便閒扯,劉鈺就詢問了一下林允文,如果瓷器運到日本來,能不能打敗日本的本地瓷。
林允文其實並不懂自由貿易的概念,但他還是根據自己的經驗給出了答案。
「主家,若是日本這邊允許瓷器售賣,江西瓷肯定是能打敗伊萬里燒的。只是現如今有禁令,又禁止外國瓷器在日本售賣。之前有幾艘船帶著瓷器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