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順1730 第一七五章 英國的總崩潰(三)_頁2
更新:09-17 02:22 作者:望舒慕羲和 分類:軍事小說
林?
還是其初衷,就是為了拉屎把葡萄籽拉出來,拉出一片葡萄林,所以才去吃葡萄?
這種認知上的區別,恰就是大順在戰略上認為能和英國談判、促成關稅貿易的基礎。
以及,這也是大順在戰略上,試圖搞北美洲勢力均衡,讓英國法國都不要放棄北美,把北美四國勢力均衡的基礎。
利物浦的流血,讓北美的價值,或者說,讓北美在英國政府眼中的價值,急速提升了。
至少,超越了牙買加和巴貝多。
不是商業上的價值,也不是稅收上的價值,而是英國在1750年基本消滅了自耕農後的轉型的這個十字路口上,被大順摻和了一腳後,北美作為「泄壓閥」的價值。
…………
此時的倫敦。
英國的新國王和他身邊的大臣們,享受著難得的好日子。
這一段時間,反國王、支持皮特的大量報紙和爭論,都像是忽然之間失聲了一般,安靜了好久。
尤其是之前反國王,要求主權在在議會的號稱「為人民發聲」的報刊,《箴言報》,最近一段時間都很安靜。
歷史上,在威爾克斯主持《北不列顛人報》之前,《箴言報》就是皮特一派,或者說愛國者黨、支持主權在議會一派最重要的刊物。
雖然他們號稱,或者說自認為自己是「為人民發聲」、「為真正的自由呼喊」、「為啟蒙人民而努力」。
但實際上,他們代表著西印度種植園、大商人、奴隸主的利益。
在此時的英國,基本上高呼「自由」的,背後多半都有奴隸主在站台。
他們想要的,是大商人和奴隸主的「自由」,也就是主權歸於議會。
所以,他們現在噤聲了。
因為,利物浦地區爆發的反抗和混亂,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英國參加了戰爭。
而這些人,比如《箴言報》幕後的金主,倫敦市長、金融城議員、西印度商會的長老,威廉·貝克福德。
他們之前並不反對戰爭。
而且,《箴言報》之前,一直在「為人民發聲」,認為國王過於軟弱、國王有德國血統,而沒有繼續擴大戰爭規模,奪取馬提尼克、瓜德羅普等加勒比地區的法國島嶼。
他們之前不但不反對戰爭,反而是鼓吹要擴大戰爭的。
並且認為,國王的專制,主權不在議會,導致了戰爭的規模不夠大。
現在,戰爭的規模倒是大了。
從印度打到了北美、從好望角打到了愛爾蘭。
然後,英國崩了。
利物浦、蘭開夏、伯明罕……各地的反抗、起義、混亂,接連不斷。
在這種時候,一直鼓吹戰爭、鼓吹擴大戰爭規模是為了人民的權利的《箴言報》,沒動靜了。
當然,他們沒動靜的另一個原因,是《箴言報》背後大金主威廉·貝克福德的重要產業,在牙買加的埃舍爾莊園,爆發了大規模的奴隸起義。
大順派出了一支小規模的部隊,實際上也就兩門大炮和一條小船百十號人支持了起義,並且取得了極大的戰果。
歷史上這場牙買加奴隸起義,也是挺「搞笑」的。
「搞笑」的地方,在於英國在買賣奴隸的時候,明知道後來的奴隸起義領導者塔克,是個戰敗的酋長,具有一定的組織能力,還精通各國語言,英國人居然把塔克酋長和他身邊的「近臣」們一起扔進了種植園。
這是生怕種植園的奴隸沒人組織……直接給扔進來一個現成的組織核心。
大順只是借了點力。
論組織力,酋長和身邊的核心自己就能組織。
他們也會用火槍。
無非就是他們不會用大炮,大順這邊就支援幾個炮兵,和一小隊能列陣硬剛英國在島上的輕騎兵的陸戰隊就是了。
大順一共投入了兩門炮、百十號人。
但對威廉·貝克福德等「自由」派的影響和震撼,可是太大了。
因為在大順參戰之前,甭管是西班牙、法國、葡萄牙,還是英國,打仗歸打仗,可沒有說打仗的時候支持對面奴隸起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