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順1730 第二十二章 木牛流馬(八)
更新:09-17 02:21 作者:望舒慕羲和 分類:軍事小說
皇帝隱約間其實明白歷代王朝的魔咒到底在哪。
畢竟大順是個造反起家的。
而且,明末之後,各路的復古儒學興起,對於土地兼併的問題,也都說的嘴都腫了。
這個問題能否解決?
那肯定是不太好解決的。
可,在這個時代,倒也不是不能解決。
尤其是這些年關東、南洋的開發。以及航海術的發展,對於遙遠的萬里之外的南大洋、北扶桑的探索開拓,都使得似乎理論上有治標不治本的辦法。
還有就是科學院農學技術的進步,弄明白了糧食的肥料到底是什麼玩意兒,理論上要是找到一塊巨大的硝石礦、海島糞石礦等,理論上也能可以延緩大順王朝的覆滅。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治標的辦法。
皇帝希望太子明白一件事:一般來說,老百姓只要還有口飯吃,不到餓死的程度,基本上他們是不會閒著沒事幹造反的。而現在北方蠻族的威脅,已經幾乎不存在了;有威脅的西洋人,也基本被隔絕在馬六甲之外了;有狼子野心的日本,只要好好玩,能讓他們自我攻伐不休。
大順王朝的威脅,終究在內不在外。
而這個在內,不是靠一句「仁」就能解決的。
仁到三十稅一的地步,並不妨礙地主收五六成、六七成的租子。
仁和十而稅一、無失其時的經濟基礎,是授田制下的五口之家百畝田。脫離了這個經濟基礎空談仁,在皇帝看來,那是沒什麼用的。
均田或者直接搞復古井田制,那是扯淡,大順非要炸了不可,簡直就是王莽改制。
在土地私有制不動的前提下,如何緩解大順王朝的死亡?這其中,圍繞著這個目的,鐵路存在的意義又是什麼?
這正是皇帝需要讓太子想清楚的。
因為這些東西,沒人能教。
翰林院教不明白這些東西。他們明白的道理,都是些過時的道理,不是不對,而是現在於中原,上哪給弄一夫之家百畝之田去?做不到這一點,無失其時,能解決多大的問題?
實學派的那群人,也不能教。
不是說他們不懂這些東西,而是在皇帝看來,他們懂的方向有點不太對。他們思考的方式,適合松蘇、關東、南洋,但怕是不太適合整個大順。
劉鈺在松蘇的改革,也開了個不太好的頭松蘇乾的挺好,可問題是,上哪再去找一個福建的茶葉、江西的瓷器、南洋的稻米、關東的大豆、日本歐洲的白銀、南方五省的鹽稅、已有的運河、方便的海運和人口外遷,來完成這樣的改革這使得很多實學派的人,在皇帝看來,有點過於激進了,覺得變革很簡單,照著松蘇複製即可。這樣的人,還是仍在外面幹活吧,不要折騰內部的事,過於銳意容易銳出來事兒。
可能是考慮到現在問的這個問題有些過於大了,皇帝又狠細緻地問道:「罷了,朕這樣問。」
「若你手中,有兩千萬兩白銀。就按照西直門到門頭溝那條鐵路,一里路一萬兩銀子來算。」
「朕問你,你這第一個兩千萬兩,也就是兩千里的路,修哪裡?」
這個問題,比起剛才那個,看似簡單多了,回答起來也不太至於弄得大而無當,說不清楚。
可實際上內核的東西,可是一點沒變。
只是把問題隱藏在這個簡化之後的問題之中,最終還是繞不開「為什麼要先修」這個問題。
太子對這個問題,倒還真的不陌生。
門頭溝到西直門的鐵路修成之後,實學派的人歡呼雀躍,很是對著未來暢想了一番。
暢想的流派,那可就多了去了。
有傳統的漢唐舊疆郡縣派的,那自然是琢磨著先通瀋陽,而至漢四郡。
有西北邊疆戍邊派的,那自然是琢磨著趕緊解決河西走廊,穩控西域的。
還有貿易派、工商派等等、等等。
流派太多,而且暢想未來的,都是在認定鐵路這東西,將來真的會像是火門銃進化為燧石槍一樣,大有可為,只差個蒸汽機車,估計數年之內多半也能解決。
既是如此,太子也讀過不少類似的文章。
粗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