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順1730 第三十二章 全是好處,沒有壞處(下)
更新:09-17 02:21 作者:望舒慕羲和 分類:軍事小說
這種事,皇帝不可能直接和劉鈺說。說自己要留什麼遺產。
在皇帝看來,劉鈺這個「忠臣」,應該能夠理解皇帝的意思。
鐵路問題,是印度問題的延伸。
而印度問題,皇帝選擇了再等等。
也在牛二的上疏中,表達了一下會考慮不會過於壓榨印度、會給大順的工商業留一個在印度擴張的機會。
既然要等, 那麼等多久?打多久?多久能收上稅?
這都難說。
但既然皇帝選擇第一條鐵路是貫穿中原,並且很明顯地避開了可能的黃泛區,那麼這件事在劉鈺看來,就是皇帝在給太子、或者此時還不是太子的某個皇子,留一些遺產。
這些遺產,包括一個可攻可守、可改革可鎮壓、可賑濟可屠殺的中原和黃泛區。
一支艦隊。
一條鐵路。
良好的內帑財政。
以及孱弱的朝鮮國、分裂的日本國、亂七八糟的緬甸越南,這些都是新君繼位之後,很容易刷到威望、把握軍隊、提升新的軍隊親信的地方。
而如印度、歐洲問題,皇帝選擇在他死前解決掉,並不會在死前去完成傳統天下勢力範圍內的大整合。
傳統的天下勢力範圍內,刷威望,還是很容易刷的。
尤其是強盛的海軍已經讓那些之前難打的狹長半島型、或者島嶼型的國家,成為了非常簡單的威望自助提取機。
威望,軍隊,白銀,交通。
這些東西,將給繼承者一個完美的開局。
這樣的繼承開局,於皇帝視角,簡直天胡局。
至少,不比前朝仁宣之治後留給朱祁鎮的差。
並且一般來說,大順要留的這個底子,不管是去干涉朝鮮, 還是鼓搗越南,樞密院定下來計劃, 皇帝派個隨便劃拉出來的小舅子當統帥,估計都不會被人搞出來個土木堡。
皇帝明知道黃河可能決口,但皇帝沒有選擇面對這個問題,也沒有想著以舉國之力來搞一場未雨綢繆。
所以,這就是皇帝的態度。
而讓太子來問劉鈺,則是皇帝很明確地通過太子,傳達給劉鈺一些東西。
策略、道路,你可以和太子講。
太子可能不會用。
但當他走投無路的時候,或許會想到你的話。
有些東西,也不必說的太清楚。一朝天子一朝臣,所以有些話,現在和他講講吧。
話題既以鐵路而起,那也就是說,不要再提黃河。
換句話說,就是不要去提可能因黃河決口蔓延十餘年、在衝出固定河道之前可能會死的幾百萬人。
現在劉鈺也算是和太子講的很明白了。
如果不想得過且過,能走的路,就那麼兩三條。
劉鈺也壓根沒把希望寄托在聖明天子的身上,愛怎麼樣怎麼樣吧。
但同樣還是遺產問題。
皇帝想給太子留遺產。
那劉鈺還盼著大順死前,給這片土地上的人民留點遺產呢。
所以要是太子能做點什麼,當然最好。
真要是一點不做,那也無所謂。
太子既然提《管子》、提《鹽鐵》、提《平準》,那劉鈺也就不得不和太子說清楚,刻舟求劍、知形知意的問題。
《管子》是以齊國為模板的, 齊國有魚鹽之利。
現實的大順,本身就有茶、絲、鋅、瓷、棉布、香料之利了。但大多數人,把魚鹽,換成瓷茶,就看不懂了。朝中不少人,只會算3乘以5,一旦變成5乘以3,他們就懵了。
真要是能讀明白管子,讀明白鹽鐵論,知其意而不是拘於形,肯定還是有效果的。
至於說什麼師夷長技……說實在的,就現在的歐洲君主制國家,能師的壓根沒有。
別的不說,要是大順有個倫敦東印度公司那樣的買辦集團,劉鈺能一天罵八十遍。
或者說,就英國那50%的財政總收入,要支付國債利息的財政體系?就算沒有大順出手摻和,最終也是把北美直接丟了?
還是學法國,搞貴族特權,教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