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順1730 第三六一章 分贓大會(二)
更新:09-17 02:18 作者:望舒慕羲和 分類:軍事小說
這個條件聽起來,好像對雙方都有利——對東印度公司就不提了,對大順,也是提振了大順的棉布出口。
但劉鈺對這個條件,並不是太熱心。
大順差的,不是出口額度。
而是銷售終端的渠道。
滿清搞的十三行,並不影響對歐出口換金銀,這一點是要理清的。
但影響的是滿清沒有遠洋艦隊、沒有貿易壟斷權、沒有合格的後備水手、沒有航海術的進步、缺乏對外部世界變化的了解,而不是說貿易額不夠。
劉鈺不需要大順提振一點出口量,需要的是大順打破歐洲的「運輸和銷售」壟斷。
區別就在於,十三行和各國東印度公司,是合作的,一個買家一個賣家。
大順的貿易公司,和各國東印度公司,是對抗的。
大順差的不是出口,差的是出口的運輸、零售。
他一直擔心李淦走上滿清的老路,就在於他認為,在馬六甲一口通商,和在廣州一口通商,在對外擴張催動內部變革上,並無太大區別。要主動走出去這一步,才是最難的,尤其是看起來不影響賺錢的情況下,朝廷怕無動力主動往外走。
現在杜普萊克斯提出這個條件,不是說對大順一點好處沒有。
而是,劉鈺和法國還有很多需要交換的利益。
自己說出來,讓法國通過這個法案,難度不大。
然而,這是需要拿東西換的,而對大順來說,要換的利益多了,他怎麼可能把交換放在這種他根本不在意的事兒上?
況且本身他對法國東印度公司就有戒心,將來準備坑一把的,怎麼可能給東印度公司輸血?
這一次來法國,不但不給法國東印度公司輸血,還會試圖讓法王,拿到西洋參和貂皮毛衣的專營,讓東印度公司單純當個跑腿的,削弱其力量和潛力。
「杜普萊克斯先生,這件事,顯然對我們也是有利的。這極大地有助於我們的棉布出口。我會認真考慮的,也會在凡爾賽宮提一下這件事的。」
「不過,在此之前,我需要拿到一些貴國的進出口貿易的各項禁令、關稅。需要制定一個更詳細的計劃。」
「在前往凡爾賽宮之前,我希望您能儘快將這些資料送來。」
杜普萊克斯聽到劉鈺很高興,也很支持,忙點頭同意。
他一走,已經提前幾年來到法國「踩點」的威海系的「留法」人員,就趕忙來拜見劉鈺。
寒暄問候之後,這些先期踩點的人員,就劉鈺最關心的貿易問題,猛倒了一堆的苦水。
「科爾貝爾說:他過於強勢的國家干預政策,使得法國的商人只要有希望藉助國王的一紙命令走捷徑,就不會去想著通過自身的努力卻克服經營中的困難。然而這些企業不可能不遭遇瞬息萬變的形勢,如果企業經營者陷入困境時自己不努力自尋出路,沒有哪一個權威部門可以越俎代庖、包治百病。」
「但他又說:法國的貴族勢力過於強大、教會勢力過於強大,與英國以及荷蘭完全不同。如果沒有強烈的國家干預、財政補貼、國營工廠、國家的計劃性投資,每年都會損失上千萬英鎊的財富於對外貿易上。」
「他很清楚強勢國家干預的弱點,卻也知道這是反抗英國荷蘭貿易入侵的唯一辦法。」
「科爾貝爾死了六十年了,可是至今他的這一套政策,對中法之間的貿易,還有嚴重的影響。鏡子、絲綢、蠶絲,天鵝絨,茶葉……這些東西,或是本國能生產的、或是有替代品的,法國都徵收『禁止性關稅』。用來保護本國工業。所以,法國人喝咖啡,不喝茶;所以,大順的絲綢,在法國賣不出去;也所以,法國自己的瓷器基本也能滿足需求。」
先來的人員搜集了不少這方面的資料,這些資料也算是一場專門尋找問題答案的方向:在威海時候,很多參與貿易的威海系的人心中疑惑的「中法之間的貿易額,為什麼比丹麥、瑞典少那麼多?為什麼法國的東印度公司能破產重組好幾次?」
劉鈺的身邊,是他們從法國購買的一些法國本地生產的瓷器。
論質地,和大順那邊的瓷器,著實差了不少。
但外行看起來,已經是頗有東方風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