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順1730 第九十章 軍費_頁3
更新:09-17 02:16 作者:望舒慕羲和 分類:軍事小說
從大順去打日本,又不求占地,又不求統治,距離又近,把之前造艦、軍改的錢都刨除在外、也不算軍人的軍餉工資,二百萬兩絕對足夠。
最關鍵的一點,便是征倭一戰,朝廷最頭疼的後勤問題,「承包」給了貿易公司,朝廷一分錢不用花,所需的只是兩年的對日貿易壟斷權。
而之前劉鈺插手之前,就大順海關的收稅水平,和走私橫行的狀態,對倭貿易的海關收入,一年也就大幾千兩銀子。
對日貿易不是劉鈺開創的,而是一直存在的。但錢能流入到海軍、作坊、軍工等方向,則是劉鈺主導的。
對朝廷來說,尤其是大順這種古典陸權朝廷、認為英國出口補貼反給商人錢的英國丞相腦子有問題的朝廷而言,總覺得沒拿到朝廷手裡的錢,就等同於根本不存在。
大順特殊的高地租、高利息的情況,是沒辦法成立銀行搞債券國債的:老百姓沒錢買、有錢的自己放貸或者買地,收益都比國債高得多,除非大順朝廷能拿出年息百分之三十的高回報率,否則傻子才買國債。
而年息百分之三十的回報率,大順朝廷是還不起的。
故而劉鈺選擇了這種極為讓利的方式,用壟斷權換戰爭國債,看上去讓朝廷覺得一分錢沒花,但實際上兩年的壟斷權,至少價值個二三百萬兩白銀。
尤其是趕走荷蘭人、放開朝鮮貿易、放開日本貿易信牌制度的情況下。
但只要不從府庫里往外走,在朝廷看來,那就等於沒花。至於壟斷權預支……朝廷之前也沒有預支的機會,這個自然也不算。
故而劉鈺說的兩百萬兩,水分極大。
這兩百萬兩,也就是火藥、炮彈、鉛塊、藥材、撫恤金、殺敵餉之類的錢。本來松江今年的漕米就有一部分是要運到威海做軍糧的,運到威海和運到長崎,對這些跑了無數次長崎的海商來說,差別真的不大。
如果換算成正常全算上的情況,當在八百萬兩左右;算上軍改和造艦,更是當在一千三四百萬兩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