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順1730 第一四五章 提條件,不談判
更新:09-17 02:16 作者:望舒慕羲和 分類:軍事小說
這一次為示信任,李淦在開過玩笑後,還直接把倭人求和的信遞給了劉鈺。
之前劉鈺就斷言,萩城之戰後,倭人必要和談。
在解釋清楚倭人的政體和幕府大名之間的牽制與矛盾之後,皇帝也很容易理解。
當皇帝,搞這種事,都是一把好手。稍微換位思考一下,便可知曉德川幕府打的什麼主意。
但為保險起見,皇帝還是問了一嘴。
「如何?是真欲求和?還是緩兵之計?」
劉鈺聽著「緩兵之計」四個字,心道緩個錘子?
給德川幕府半年時間,就算是他一切齊備,也造不出海軍來。
這東西不是隨便找幾塊木頭就能造的,造出來會不會控帆也是問題。
陸戰方面,整個東亞,能自制燧發槍的,只大順一家。
想從西洋人那裡買,就算日本真有金山銀山,消息傳到阿姆斯特丹再運回來,也得一兩年之後了。
荷蘭人在看到大順在小濱集結了五千兵馬之後,直接慫了:荷蘭看不上大順這幾條破船,也看不上大順沒有實戰經驗的海軍,可荷蘭人真的不能在東亞集結五千左右的兵力實行大規模作戰。
西班牙已經和英國因為詹金斯的耳朵開戰了,這時候呂宋自顧不暇。葡萄牙因為澳門,更是不敢吱聲。
日本一個能拉到的盟友都沒有,靠那幾萬十幾萬武士,幾艘不足五百石的破船,怎麼緩都是沒用的。
「回陛下,臣以為此番倭人是真心想談。此事臣之前已經論述過。與倭國和談一事,實無多談之必要。」
「只是……古往今來,天朝之事,講究個以史為鑑。無非是因天朝自來強盛,朝代興替,以史為鑑,朝代的得失總可有所依照。」
「然而,今日伐倭,海軍破敵,以我運兵之快,令倭人處處被動。還請陛下記以為史,以求後鑒。」
「海軍之事,萬不可停。」
再度說起來海軍的事,雖然已經不止說了一次,但這時候說和之前說,意義就大不一樣了。
現在說,劉鈺可謂是「絕無私心」。
因為不但兵權交了,海軍部設立之後,海軍的建設,劉鈺也不可能插手了。
這時候說起這些話,聽起來倒像是臨退之前的諫言,聽起來的意味便讓皇帝也有幾分動容。
寬慰了一下劉鈺,表示這件事當寫在屏風上,以為後鑒之後,這才說起來和談的事。
和談一事,不管日方時候非要和劉鈺談,朝中也定下來讓劉鈺去主持談判。
這一次倭人送來了和談的信件,只是走個過場,正式任命而已。
「陛下既委臣重任,定不負陛下所託。只是,敢問陛下,底線如何?」
皇帝伸出兩根手指。
「朕之底線,無非兩點。」
「其一,朝貢。」
「其二,薩摩藩必要謝罪。」
「底線之外,朝中素知你的本事,你便看著來就是。」
「只是愛卿非要攜大勝之威,去馬關耀武揚威,當要小心倭人『義士』行刺。」
「朕以為,要談,還是在釜山談更好一些。待到簽約的時候,愛卿非要去馬關揚威,那去馬關也無不可。」
「與倭國談判一事,其中細節,自會有禮政府的人在京城等他。愛卿只要談些實務就是。想來自十年前就開始琢磨今日事了,你辦事,朕放心。」
皇帝還真是挺擔心劉鈺的安危的,雖然他不能全部地理解劉鈺為什麼非要去馬關簽約,但站在此時此刻的角度上,也不是不能理解。
無非就是勝利者的耀武揚威。
想著劉鈺可能十年前就在琢磨這件事了,十年一夢,如今終於夢想成真,焉能不激動興奮?
跑去倭人的土地上耀武揚威一番,自可理解。
他倒是不怕劉鈺搞出前朝萬曆年間李宗城那樣的事,和李宗城這種因父輩餘蔭襲爵的不同,劉鈺是自己打出來的伯爵,莫說去馬關,就是跑去江戶也敢去。
只是也正因如此,才擔心劉鈺壓迫的太狠,以至於日本那邊一些覺得受到屈辱的,保不准要搞刺殺之類。
換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