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順1730 第二九七章 寧與友邦,不給國人_頁2
更新:09-17 02:16 作者:望舒慕羲和 分類:軍事小說
用銀幣去換取毫無意義的瓷器絲綢和茶葉。」
「說我們這些人,努力遊說說服了國會。」
「即便最後允許了東印度公司成立,可是也不允許中國的貨物在瑞典銷售,只能賣給第三方。」
饅頭心道沒錯,先生也沒指望賣給你們瑞典國。瑞典國才幾個人?能買多少茶?
「卡姆比爾先生,你放心。這一點我們一樣可以保證,我們會遵守這個規定,絕對不會私自售賣。我們要的是合作,是入股,而不是希望直接在哥德堡貿易。」
說著,心裡又想,就算你們現在統一開放哥德堡作為口岸,我們也不會同意的。不掛你們的旗,將來打起來,荷蘭人非要劫我們不可。
不是不可以多花點錢,買你們這個中立國的船籍。這都是可以談的,但現在我是不會和你談的。
卡姆比爾又道:「我們的資本,比起荷蘭和英國,差得太遠。英國和荷蘭政府是有規定的,禁止私人從事東方貿易,只能由東印度公司從事此項壟斷。」
「這就導致本公司的經營,有很多的特殊之處。要對客戶的資料絕對保密,也要對股東的身份絕對保密。」
「雖然我們每次航行之後都銷毀賬本,但是,國會中很多沒有機會入股的,都心懷不滿。都希望也分一杯羹雖然在一開始,他們是反對的,但現在他們沒有賬本,也能估算出我們的利潤有多高。」
「如果開放給你們參股,國會裡一些沒有入股的人,一定會反對的。這真的很難辦。」
不患寡而患不均,這是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道理。瑞典在四海之內,自然這句話在斯德哥爾摩也是有效的。
一旦允許中國股東參股,瑞典國會裡很多沒有入股的人,就會質問:為什麼寧可允許外國人入股,也不允許我們入股?為什麼東印度公司的賬目不公開?為什麼不給我們入股的機會?
大好的賺錢機會,寧與友邦,不給國人?這算什麼?
本來這種呼聲就有不少,入股的除了瑞典大商人和貴族,便是英國和荷蘭商人,賬本是無論如何不能公開的。
冒著本國國民禁止參加亞洲貿易禁令的荷蘭人和英國人,沒辦法在法律地位上撼動東印度公司的存在,都將希望放在了瑞典的東印度公司上。他們給了王室很大的支持,也賄賂了不少國會成員,雖然用掩耳盜鈴的方式銷毀每一次的賬本,可哪怕掩耳盜鈴也是有效的。
現在如果允許中國商人參股,連掩耳盜鈴這一步都不做了,必然會有大量的國會內的「便帽黨」,要求公開公司的股份名單,驅趕那些英國和荷蘭的股東,方便讓自己參股。
考林·卡姆比爾很清楚,國會裡的那些反對派,會找許多的理由。
除了股權風波,還有就是當初便有很多人反對成立東印度公司,他們很清楚瑞典那可憐的紡織業,不論中國,單單面對印度的手工業衝擊會是什麼模樣。
英國都頒布的禁令,嚴禁英國人穿棉布,瑞典何德何能,敢與英國比紡織業?英國紡織業打不過印度,印度的棉布又一丁點賣不進中國,這其中的巨大差距,哪怕相隔數萬里的大海和損耗,一樣會讓瑞典的紡織業崩潰。
這些人有一部分是從事紡織業的,在國會中是有席位的,他們認為應該保護民族工業,擴大出口而不是進口,應該提高進口關稅,寧可讓瑞典人穿昂貴而有質量低劣的國貨,也要杜絕廉價的好貨。
雖然……東印度公司在成立之初,就承諾不會在瑞典售賣,而是轉賣給第三方。可是……怎麼可能執行的那麼徹底?如果鬧大了,那些從事本土紡織業的國會議員借題發揮,公司也會很難辦:至少,又得花一大筆錢,在國會賄賂、遊說。
現在的局面來之不易,處在一種微妙的平衡當中。不管是掩耳盜鈴而是借題發揮,打破這種平衡,都可能帶來許多不確定的因素。
當然,這種不確定因素,靠錢和賄賂,還是能解決的。
卡姆比爾也知道,光靠講講道理、賣賣慘,是沒有用的。中國那邊一旦在關稅上動動手腳,瑞典的東印度公司就要崩潰。瑞典不是荷蘭不是英國,在印度、波斯、南洋乃至非洲,都沒有太強的勢力,公司的半數高利潤業務都是在和中國往來。
他只是希望講清楚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