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華再起 78往海州
更新:04-20 07:22 作者:淡墨青衫 分類:軍事小說
欣賞了淮軍開拔後的雄姿之後,幾十個儒生的興致更加濃厚起來,他們怎麼也讀了幾本書,子不語怪力亂神還是懂的,所以不會和鄉下那些老百姓學,在暗地裡供奉張華軒的長生牌位,然後暗中傳說張華軒是武曲星君下凡。//www.yibigЕ.com\
事實上這些傳言也和張五常的縱容和指使有關,淮軍的秘密情報部門已經發展了幾年,從開始的十幾個人七八條槍到現在形成了一個含諜報,政工、策反,地圖繪測和政治煽動等各種專門技術工作的超級部門。可以說,除了軍隊插不入手,現在發生在淮安的很多與政治和軍隊有關的事情,都與張五常掌握的這個部門有關。
只是這些事連張華軒都不是盡在掌握,更不要提這些天真幼稚的人了。在他們沒有機會效力之前,都是努力挑張華軒和淮軍的錯誤,到了現在認識到自己有機會飛黃騰達之後,再親眼看到了淮軍出征時的強大之後,這一段時間他們最愛做的就是找尋淮安發展的正確之處。
淮安的發展與變化也是顯而易見,只要不帶偏見的去看,明顯就能看出來淮安與當時全中國的城市有著本質上的不同。不要說那些同級的城市,就是南京與北京這樣的超級大都市,在民生建設與整個城市的活力上來說,都是遠遠不及。
所以當他們看的七七八八,跟在張華軒身後一起向海州出發的時候,在路程中間休息的時候一個個排隊向張華軒稱讚時,張華軒也是老實不客氣的接受了這些讚譽之辭。
淮安確實是他的心血,不過他這時候卻勉勵這些儒生道:「諸位也是飽學之士,淮安這裡的發展已經不錯,我估計五年內早期的發展就會飽和,雖然不會陷入停滯。卻也不會如開始時發展的那麼快,所以兄弟決定去開發海州,諸位都不是蠢才,我再派幾個泰西來地大儒帶著諸位。相信諸位在城市和鄉村管理上等民政事物上,可以幫到兄弟不少。」
張華軒的話說的直接而並不客氣,只是聽在這些儒生耳朵里卻不再刺眼。畢竟張大人已經表示要重用他們,相比較言辭的粗魯而言,未來地政治前景更加重要。況且,張大人是鹽商出身。沒必要和他太講究措辭的雅致與否。
只是翁同和卻是一個問題寶寶,他先是皺眉沉思,然後便向著張華軒問道:「大人,學生覺得現在淮發展的極好,淮安的商號之多,來往行商之多,還有常住人口,再加上四周的工廠等等,依學生來看。淮安已經遠超過揚州,比起京師來也差不了多少了。」
「那是當然。」提起這個話題張華軒也很自傲:「淮安現在有洋人的商行一百多家,各式地錢莊和中國商號超過一千家,還有四十多個工廠,外來的務工經商人口已經超過二十萬人,別說不說,就連泰西來的洋鬼子也超過三千人。」
一個舉人接口道:「大人所說不是。學生就是寧波人。前幾天洋鬼子在寧波做生意的不少,洋鬼子還特意修了領事館。這幾年寧波的洋人已經紛紛跑到了淮安來,就連上海的商行也有過半搬遷到了淮安,這洋人都是逐利之徒,淮安沒有利潤,他們是斷然不會來的。」
事實也是如此。這時候的英法等國在中國還沒有設大使。中國總體事物由香港總督包令負全權,然後各地方的事物則由各地地領事館來處理。除了廣州領事重要而且設立的早外。還有寧波與上海等地也設立領事館,這也充分說明當時的中國南方商業較為發達,也更容易讓英國的紡織品進入市場,使得英國政府較為重視。
而到了張華軒所在的一八五五年,這種情況反而倒轉了過來。相比較蓬勃發展的淮安,寧波與廣州顯的活力不足,張華軒地淮安工業化成功的帶動了淮安原本就比較發達地商業發展,從一八五二年到一八五五年這三年時間,淮安的商號增加了數十倍,外來流動人口也由原本的幾千人增長到了十餘萬人,這其中光是工廠與火器局還有求是學堂及淮軍等幾樣大型的工廠與軍隊就吸納了超過十萬人的流動人口,這些人口已經初步擺脫了農業生產,往著工人地方向轉變,而一個國家要想由純粹地農業化轉為工業化,早期的技術工人培養則也是重中之重。
工人加上商人,由淮安工業化帶動地商業發展和轉口貿易的發展,使得淮安一派欣欣向榮,論起經濟發展的速度與人口增長的速度,都已經是全國首屈一指的大城。而這些變化如果不是張華軒的介入,原本是應該發生在幾百里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