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界奇葩 第二百一十九章 改名成功
還是馬寅初有眼力見,注意到了鐵硯的表情不對,連忙轉移話題,笑著對辜鴻名說,「這次《邊城》能得獎確實是文壇幸事,之前湯生公為莊言的《活著》做了英文翻譯,在國外反響非常好,這次《邊城》的外文版您有沒有興趣?」
辜鴻名呵呵一笑,「你馬寅初什麼時候去給人家莊言做代理人了,人家自己的書,做不做譯文,找誰做,他自己都沒說話,你倒是比他還著急。」
「嘿嘿,我這是典型的皇帝不急太監急。」
莊言這時也反應過來,連忙說道,「元善兄正說中了我的心事,來之前我就一直在琢磨這個事情,只不過我一直擔心辜先生事務繁忙,叫您專門抽出時間為我翻譯,實在有些過意不去。但是想來想去,現在咱們國家懂翻譯事務的,還是您執牛耳,要是不找您,總是有些遺憾。」
辜鴻名笑著擺擺手,「你就不要給我戴高帽了,要說翻譯,我不如嚴幾道。」
「嚴復先生英譯中作品多,中譯英的作品卻是寥寥。」馬寅初說道。
言下之意就是嚴復擅長英譯中,卻並不擅長中譯英。
辜鴻名卻搖了搖頭,「他只是不做罷了。」
其實辜鴻銘說得對,像嚴復這種頂尖的翻譯家,不論是中文還是英文都玩得溜,之所以中譯英的作品少,只不過是觀念問題而已。
辜鴻銘有許多英文作品,中譯英的作品更是不少,他主張要把中國的作品翻譯成英文,這樣就能讓外國人多接受到中國文學的影響,也能真正地認識到中國人。
但是嚴復卻不同,他的作品都是外譯中的,因為他認為西方的文學作品和思想很有可取之處,他跟魏源有點像,都是希望學習西方的東西。
但是嚴復跟魏源又有區別,魏源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是在不改變中國傳統的政治制度的前提下,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以達到強國目的。
而嚴復則是希望中國能夠學習外國的政治制度和思想。
說得簡單通俗一點,兩個農夫種田,一個人希望能得到別人的好鋤頭,但是另外一個則是希望能弄點別人家的好種子。鋤頭再好,種出來的東西都是一樣,本質沒有區別,但是換了種子可就不一樣了。
還有一點馬寅初沒有說,嚴復雖然是翻譯大家,但是名氣僅限國內而已,外國人沒幾個人認識他的,平心而論,誰也不會去認識一個把自己母語翻譯成其他語言的外國人。
但是辜鴻銘就不同了,因為他有很多英文作品,所以很多外國人都認識他,可以說辜鴻銘現如今就是中國對外的一張名片,很多人對中國的印象都是從辜鴻銘那裡來的。
聽辜鴻銘這話,莊言還以為事情不好成,沒想到辜鴻銘隨後又說道,「不過莊小子的《邊城》我倒是很感興趣,很有中國特色,要是翻譯成英文,比之前的那本《活著》意義更加重大。」
「說到《活著》的譯文版,倒是有件趣事。」鐵硯這時也回過神來,笑著說道:「前段時間《活著》英文版在歐洲暢銷,許多外國人讀了之後竟然都以為中國真的有這麼一段歷史。」
辜鴻銘不屑道,「這些外國人,腦子太過簡單,從前他們看中國的武俠,都以為中國人都會武功,不少人還到中國來學武,現在看了《活著》有這種情況,實屬正常。」
言語間,辜鴻銘對外國人是非常看不上的。不過辜鴻銘看不上外國人是人人都知道的事情,他一直認為中國的傳統文化才是最牛逼的,所以他才竭力把中國的文化思想向外國推銷。
雖然他算是半個洋人,但是天朝上國的思想卻是深入骨髓。
「呵呵,說不定等到《邊城》再發到外國,他們又要認為中國是茶峒那個樣子呢。」馬寅初笑道。
「不能叫茶峒了,應該叫邊城了。」連立文這時開口了。
桌上的其他人都一愣,辜鴻銘說道,「哦?茶峒改名的事情我有耳聞,已經成了?」
莊言他們也是疑惑,因為如果茶峒真的改名的話,他們應該會知道的。
一桌人都目光炯炯地盯著連立文,想聽聽他怎麼說,連立文笑道:「已經確定了,不過消息還沒有公布,你們知道,我之前在文藝部供職,有些內部消息,要比你們早知道。」
呼……
馬寅初他們深吸了口氣,既然連立文這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