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政大明 第五百六十五章.
……
……
章德承直接拒絕了太子朱和堉之後,太子朱和?33?自覺臉上有些掛不住,認為自己在趙俊臣面前丟了顏面,在趙俊臣含笑的目光注視之下,朱和堉只覺得渾身不自在,所以他很快就離開了。
然而,匆匆離開之際,太子朱和堉並沒有注意到,趙俊臣這一次並沒有隨他離開,而是找了一個理由留在了崔府之中。
與此同時,世人只以為趙俊臣這次前來崔府是為了與太子朱和堉爭奪章德承的歸屬,注意力也大都放在太子朱和堉與章德承的身上,並沒有太多人注意到趙俊臣與崔勉在事後秘密交談了一段時間的事情。
即使某些有心人敏銳的注意到了這一點,但他們的注意力也很快就被另一件更加重要的事情轉移了。
那就是,鬧出了諸多風波、引起了朝野矚目、讓朝中百官爭論許久的內閣補位人選,終於要塵埃落定了。
因為太子朱和堉的異軍突起,讓德慶皇帝在內閣輔臣的委任方面占據了主動,將內閣輔臣的任命方式由「廷推」改為「特簡」,百官們只能向德慶皇帝上奏疏表明自己支持的人選,然後再由德慶皇帝從受推舉最多的幾位大臣之中決定最終的內閣補位人選。
這一天,各大派系皆是極力的拉攏遊說各方,紛紛為各自的支持者造勢拉票,期間或是許諾、或是拉攏、或是交易、或是威逼,各施神通、熱鬧不凡。
這樣一來,所有人皆是被這件事情吸引了目光,也就忽視了趙俊臣與崔勉趁機見面、秘密交談的事情。
但實際上,這件事情的影響是極為深遠的。
雖然,表面上看去,這件事完全沒有改變任何事情,崔勉事後依舊是對趙俊臣敬而遠之,崔倩雪身體徹底恢復之後也再次被崔勉趕出了崔府,一切皆是回歸原樣,但實際上,很少有人注意到,正是從這次密談結束之後,趙俊臣在清流與讀書人當中的名聲形象開始逐漸發生了轉變。
在此之前,趙俊臣雖然是一直都在著手扭轉自己的名聲,但主要是針對民間百姓,雖然是漸有成效,但並沒有造成太大的影響,畢竟在這個時代,話語權始終是掌握在清流與讀書人的手中。
然而,從這一天開始,趙俊臣開始了對清流與讀書人的滲透與控制!
當然,趙俊臣從前的名聲太過狼藉,而清流們的性格又一向是以固執著稱,想要在短時間內徹底改變形象是完全不可能的,但這種轉變還是一點點的發生了,至少清流們開始承認,趙俊臣雖然是一個貪官,但至少是一個有能力的貪官,朝廷的財政狀況因為趙俊臣而改善不少,卻不似從前一般固執的認為趙俊臣一無是處。
與此同時,當清流們承認了趙俊臣的優點與功績之後,他們對待趙俊臣的態度也逐漸發生了悄然的轉變。
當然,這些皆是後話,暫且不提。
卻說,趙俊臣離開了崔府之後,就一直是面露沉思之色,只是不斷考慮與完善著自己滲透清流的計劃,卻並沒有太過在意內閣補位人選的事情。
因為,趙俊臣實在是太過了解德慶皇帝了,當德慶皇帝得到了內閣的委任權之後,趙俊臣就已是能夠將後續的變化猜到七七八八。
雖然,其中某些變化並不是趙俊臣所期望看到的,但既然已是註定要發生的事情,趙俊臣也就不會再去浪費精力與心神,趙俊臣是一個很現實的人,在這般情況之下只會順水推舟、為自己爭取最大的利益。
事實上,德慶皇帝最終的反應,也確實沒有出乎趙俊臣的意料!
*
第二天清晨,百官們無一缺席,盡數來到了皇極殿參加早朝。
按照德慶皇帝的說法,他將會在這一天決定新任的內閣輔臣,所以百官們皆是異常關注,不敢錯過任何的細微變化。
畢竟,內閣一旦發生變動,整個朝廷格局也會隨之變化,這關係到每一個人的利益。
最終,在萬眾矚目之下,德慶皇帝駕臨到了皇極殿,早朝也正式開始了。
百官們山呼「萬歲」之後,大殿內卻是一片肅靜,沒有大臣上摺子請求聖斷,也沒有官員向德慶皇帝稟報政務,各大派系也暫時停止了相互攻訐,就連「太子.黨」官員也不似往日一般急不可待的彈劾某位大臣,所有官員皆是靜靜的等待著德慶皇帝宣布新任的內閣輔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