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宋 第三十六章:荊王趙哲
更新:09-19 06:33 作者:槍手1號 分類:軍事小說
大名府。
大宋皇都汴梁在北方的屏障。
從大宋建都伊始,歷代所有的皇帝都很清楚,這個地方,作為一國之都城其實是不合格的,地處平原,無險可守。
開國皇帝一度曾想遷都,但遷都之事,卻觸及到了絕大部分貴族的利益,這些人在汴梁深耕多年,一旦遷都,多年努力將會化為流水,因而一力反對。最終使得遷都一事不了了之。
但汴梁面對著遼國騎兵的威脅卻又是一清二楚的。
於是,大宋的朝堂,便想了一個替代的法子,那就是以立堅城,屯重兵,來保護汴梁的安全。
而大名府,就是在這種情況之下,一步步發展起來的。
現在的大名府,興盛幾乎不下於都城汴梁,同時,又是抵禦遼人南下進攻汴梁的一道屏障,一旦大名府失守,則汴梁危矣。
現任大名府知府夏誡夏治言其實一直都有些尷尬。作為整個大名府名義之上的最高長官,其實他並不能什麼事都作主,拍板。
因為在這座雄城裡,還有另外一尊大神,死死地壓在他的頭上。
這個人就是大宋的二大王,時封荊王的趙哲。
夏誡夏治言可不是一個普通的知府,他可是從東府出來的參知政事,正兒八經的曾經當過相公的人,有資格打清涼傘的。
一般而言,像他這種身份的人,知大名府的話,同時也會兼任河北路的安撫使抑或是經略使,軍權政權一把抓的。
而他當初上任的時候,也的確是兼任了經略使,但無奈何,這位經略使在軍事之上,的確是欠缺了一些。一度被遼人打得極其狼狽,整個河北路一時之間風聲鶴唳。
而夏誡,也因此失去了下面將領們的信使,各支兵馬,漸有各行其事的趨勢了。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官家這才指派了二大王荊王趙哲出任河北路安撫使。
當初朝堂作出這個決斷,也是出於不得已。
夏誡夏治言的確在河北路把軍事之上搞得一團糟了,但又沒有丟地失土,對於他這種地位的人來說,算不上大罪過,懲處是不好懲處的。
把夏誡調離吧?一時之間真還沒有合適的位子讓他去。除非是讓他重回東府。但現在東府的那幾位,誰願意夏誡回去呢?
另外安排一個人去取代夏誡的軍事指揮權吧,身份上壓不住夏誡,文武兩方鬧起彆扭來了,只怕會讓事態更加的惡化,說不定真就會出大事。
掂量來掂量去,荊王趙哲便成了最好的選擇。
一來,荊王趙哲是知兵的。
二來,他的身份,足以壓得住夏誡。
趙哲出任安撫使,夏誡便不敢鬧什麼么蛾子。而趙哲也能有效地將各路兵馬整合起來,不求什麼大的戰績,只求能夠穩住邊疆就夠了。
當然,這裡頭,也夾雜著大王爺一系與二王爺一系的爭鬥。
趙哲一派認為這對於二王爺是一個大好的機會,能趁機掌握兵權,把事辦好了,還能刷民望。
要知道,大名府那邊邊患一起,汴梁這裡可就是一日三驚。趙哲要是能把這事兒辦好了,在汴梁城內百萬軍民的心中,那名望豈不是噌噌的往上漲啊。
而大王爺一系,一來也不認為當初的趙哲有這個能耐,二來,也覺得趁此機會將二大王趕出汴梁去,遠離統治核心,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
而且留夏誡仍然知大名府,還有另一重原因,就是夏誡是主和派,與主戰派可謂是涇渭分明,有他在大名府扯扯荊王趙哲的後腿,也是極不錯的。
雙方一拍即合,趙哲便到了河北路。
夏誡從此就坐了蠟,雖然還是知大名府,但實則上,基本上淪為了安撫使府的下屬。
當然,他的地位擺在哪裡,便是趙哲,也對他極其尊重,縱然大略之上意見相悖,但該有的禮節,卻是一點兒也不會少的。
可能不管是官家,還是大王爺一系,都沒有想到,趙哲在河北路的這幾年,竟然做得風生水起,在軍事之上的才華顯露無遺。
統合河北路諸路兵馬,練軍備戰,整合地方資源,修建一系列環環相扣的防禦體系,提拔年輕氣盛敢戰的將領,幾年下來,不但穩住了河北的局面,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