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鋒漢起 第二百零七章軍心民心
楊安玄目光落在司馬趙田身上,道:「趙司馬,此次隨愚南下的袍澤中有二十三人身亡,三十八人傷殘,務必厚加撫恤。讀書都 www.dushudu.com」
趙田沉聲道:「愚會將撫恤錢糧送至他們家人手中。」
晉代戰亡撫恤為收斂安葬,給其家粟米百石,錢千錢,有祖父母、父母、妻無子孫依倚者每人月給粟米五石,傷者視傷之輕重予以撫恤。
楊安玄站起身,道:「將士為國捐軀,不可讓其家人流淚。戰亡將士歸家安葬,當地官府派人前去弔祭,除朝庭規定的撫恤錢糧外,分給其家二十畝良田,逢家過節派人前去慰問。」
「家中小兒可入鄉學,若只剩下孤寡,官府代為供養,若有凍餓問責鄉有秩及縣尉。」楊安玄繼續道。
趙田是軍人,知道那些戰死的袍澤家中日子艱難,他曾經也擔心近身死之後妻女生活無著,楊安玄的這個決定讓那些身死的袍澤得以含笑九泉。
心有所感,趙田虎目含淚,抱拳道:「仆替將士們謝過太守之恩。」
楊安玄肅容道:「愚與將士們沙場上同死共死,怎能不顧念袍澤。那些傷殘的將士,身被三創賞一階,四肢廢落賞一階,視輕重分予五畝至二十畝田,兵丁入伍三年即可讓其歸田,給十畝良田。」
堂上眾人一陣嗡嗡,楊太守對這些兵丁 真是太好了,三年就可讓兵丁退役還給十畝地。
見眾人不解,楊安玄厲聲道:「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若沒有將士在沙場上浴血廝殺,焉有諸位坐享太平。別記了,洛陽被圍可是去年。」
一席話說得眾人悚然而驚。如今燕國節節敗退,六月代主拓跋珪正式定國號為「魏」,七月遷都平城,營建宮殿、宗廟、社稷;而秦國在洛陽失利之後,積極備戰,準備一雪前恥。
若是胡兵南下,家破人亡就在眼前,唯有倚仗楊安玄和他麾下的郡兵。
「召五名文吏入伍,教授軍中規矩,教導軍兵習字,代為書寫家信,可按隊長待遇計俸。縣中游檄、亭長、賊捕、獄史以及郡縣所用士卒出缺,優先從退伍軍兵中選用。」
眾人心中再凜,楊太守如此厚遇郡軍,便連族軍也不能比,這是要把郡軍變成私軍嗎
對於傷兵的安置,楊安玄也有了主意,後世的鄉勇藏兵於民,這種做法值得借鑑。
「傷殘將士回歸鄉間榮養,以百石計俸。於農閒之時訓練農夫,組織強壯者組成護鄉隊維護治安,參訓農夫可折算半役,夜間巡邏再折半役,超役則按每月三石結算。」
這個念頭在營救偃師百姓的時候楊安玄便有了,偃師城十萬百姓在秦兵面前束手聽命,楊安玄深以為憾。
將來胡兵南下,單靠數千郡軍不可能抵擋,若能將百姓組織起來,面對來敵時有勇氣抗爭,套用偉人的話,打一場人民戰爭,那便有了勝機。
司馬趙田將楊太守在府衙大堂上的話帶到軍營,立時歡聲雷動。不少兵丁激動得熱淚盈眶,從今往後,當兵吃糧不再是苦役。
楊太守決定於各鄉興辦庠學的消息在汝南掀起狂瀾,鄉間三老得了縣衙的通知,張羅學舍之事,官府派人宣告,入學不用錢糧,只需送給老師兩條臘肉乾,不少人動了心思讓小孩入學。
商賈捐資百石以上助學者便可讓子侄入學的公文張貼,短短半個月時間,汝南郡各縣共計收到粟米兩萬八千餘石。
在汝南商賈心中,楊太守是難得的好官,不輕視商賈,願為商賈立碑揚名,這次又讓商賈的子侄有資格入學,捐些錢糧算什麼。
繳獲的黃金、募集的錢糧化成涓涓溪流,滋潤著汝南大地,對於汝南百姓來說,官府給糧募工興修學校,這可是關係到自家老小的大事。
寒族子弟盤算要不要應聘教師,普通百姓打聽著送小孩前去讀書的手續,篤足了勁多墾幾畝地,讓一家老小不挨餓受凍,年輕人卻打聽郡軍什麼時候募兵,鄉間組織的護鄉隊要不要參加……
具體如何施政自有辛何、趙田、鄧遠以及郡中大大小小的官吏施為,楊安玄密切關注著朝庭平叛的消息。
潯陽結盟的消息傳來,楊安玄知道歷史大勢並未因為自己出現發生太大的改變,父親入主襄陽即成事實。
亂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