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明 第二百二十六章:勇冠三軍
更新:10-06 17:29 作者:崛起的石頭 分類:軍事小說
登州營回到蓬萊已經有一個多月,管清天拿著軍議司核算的戰損結果在堂上一念,大家當下就是什麼高興的心思都沒了。
王爭也是悲痛不已,這些陣亡在遼東的戰兵,個個都是身經百戰的角色,隨便拿出去一個,就是劉澤清的家丁都比不了,居然就這麼扔在遼東一千多員,不心痛是假的。
不過打仗哪能不死人,特別是對付韃虜,這只是個開始,今後與韃子的大戰小戰說不定還要有多少。
王爭畢竟不是那種優柔寡斷的人,傷心不久很快就想通了,想著怎麼能慰勞一番,讓自己安心的同時,也能讓戰士更加死心塌地的跟著自己。
王爭來這邊之前曾是部隊服役的士兵,這一想自然而然就聯想到兩個字——勳章。
可不要小看了這小小的一枚勳章,對所有兵士的意義十分重大,後世拿了勳章的兵士都是當成寶,掛在身上行走在外倍兒有面子,精良做工更是能代代相傳。
勳章這件事王爭不可能去問別人,這東西在後世雖然常見,但在這時候怕是他登州營的創舉,當然要細細思量。
王爭讓玉兒研墨,連兩個人續幾夜都窩在書房裡商量,登州營後來聞名於世的勳章也就是在那時定下來的,只是這東西想起來容易,真正畫起來才體會到有多費腦子。
大約是幾天後,完善的勳章草圖連同王爭的親筆文書一同下發到軍議司,經由軍議司層層下達到登州營各級將士的身上。
這勳章看著簡單,卻非經年手藝的匠戶製作不成,不倒十天的功夫便開始陸陸續續產出成品,其實模樣只比銅錢大了一圈。
這頭一種也是最為稀少的,用純金綴配點玉打制而成,一座迷你的赫圖阿拉城就刻印在上面。
這是專門為去遼東立了大功的兵士而打造,除了這三千多枚,今後即便是登州營也不再生產,圖紙都燒了,為的就是物以稀為貴。
很快,這枚純金的勳章便一一發到了戰兵們的手中,起初大家並不以為然,覺得這麼一個銅錢大小的金塊塊能值多少銀子,拿著又能有什麼用。
後來聽軍議司派來的文吏細細的講完,才是有如獲至寶的感覺。
未成想這小小一枚勳章,今後可就是他們榮譽的見證,世上只有這三千多枚,其餘的兵士們不知有多羨慕。
說是發下去讓戰兵們佩戴,但大多數有家有室的兵士哪捨得拿出來風吹日曬,趁著當周的假期便回家好好的封存起來,並且臨走時還不斷的千叮嚀萬囑咐,讓自己老婆兒子當成最重要的東西保存。
這可是自己殺韃子的榮譽見證,說是傳家寶都不為過,自然要代代相傳。
趁著這次機會,王爭也在登州營內頒行了一整套的勳章制度,除了每場戰役特製的限定勳章以外,登州營還要有上中下三種勳章,獎賞給平日操訓與任務突出的兵士。
不過只有戰役的限定勳章才是純金打制,其餘的勳章都是銀剛所造,但是這並不影響兵士們的熱情似火。
這三種分為戰鬥勳章、操訓勳章與傑出軍功勳章,圖案分別是兩把交叉的鋼刀,面目嚴謹正在操訓的披甲兵士,與一頂旌旗飄揚的軍帳。
新增的《登州營勳章軍功條例》中明確規定了三種勳章的獲得方式,勳章每三月與拉練一同結算與發配兵士,一經發下,如何處置就都是兵士們自己的事了,王爭不加干預。
本來王爭曾有些擔憂,因為這時候的人和後世不一樣,後世通用的東西在這裡不一定能吃的開,但後來卻覺得是自己多慮了。
王爭現在對兵士們的待遇可謂是全大明最好的,不僅餉銀從不間斷,月月足額發放,而且一旦入了正兵籍就有五畝田地的賞賜,這次頒行的勳章制度則讓軍士們覺得榮耀加身,歸屬感更強。
據軍官們上報,說是自打勳章制度開始實行,兵士們每每提及戰兵獲得的赫圖阿拉勳章便是眼紅不已,登州營自此武風盛行。
好比同列奔行的馬兒,只有競爭才能產出更多的良駒,兵士也是這個道理,一支軍隊如果競爭力經久不衰,那這支軍隊的戰鬥力必然直線上升。
王爭看著軍議司報上來的公文也是不斷點頭,今後日常的勳章種類要增多是一定的,但又要巧妙的控制住,既不能過多的發放,也不能發放的太少。
目前自己就只想出這麼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