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明 第421章 教育權和計劃委員會
更新:01-09 04:30 作者:富春山居 分類:玄幻小說
「院就是院,豈能和大學相提並論。筆硯閣 www。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說教育權力必須掌握在朝廷手中,而不是任由什麼地方名士把持。況且,地方士紳互相吹捧出來的名士,他們究竟是站在朝廷這裡,還是站在士紳那邊,也未可知。
朝廷可以規定院的教材,但卻規定不了人的思想。朝廷就算需要人才,也是自己培養出來的更可靠。否則一群被院帶歪了道路的讀人,對於國家又有什麼益處?
對於院,朝廷還是應當繼續嚴格控制。不過對於那些知名學者,內閣可以同禮部商議一下,給他們一個國家認可的學者頭銜,然後定期發放一些補助,當然人選和數量都要有所控制,他們可以不為朝廷出聲,但也不能站在士紳那邊攻擊朝廷,朕看這就已經很不錯了。
至於院今後能不能獲得同大學一樣的待遇,且等個一、二十年再說吧…」
崇禎的語氣雖然平淡,但是談及對院的決定意見時卻非常的堅定,錢謙益很快便領悟到了皇帝的意思。雖然皇帝否決了他的一個主張,但他並不打算為院據理力爭。在某種程度上而言,現在的他只有保持和皇帝一致,才能杜絕那些政敵在他和皇帝之間製造矛盾,從而架空他這個威信未立的內閣首輔。
送走了錢謙益之後,朱由檢卻沒表面上看起來這麼輕鬆。做了數年皇帝,哪怕他此前再是一個鍵盤政治家,此刻也深知控制一個國家究竟需要什麼權力。軍權、人事權、財權和教育權,正是最基本的四項權力。
槍桿子裡出政權,但是想要駕馭住龐大的官僚機構,就必須要有人事權和財權。而要保持住政權的本色,就必須要教育出支持政權的人才。
在科舉制度尚未出現之前,門閥世家壟斷了文化的傳承,是以政權就是在皇帝和門閥世家之間不斷換手。科舉制度出現之後,皇權藉助寒門士子的力量,擊潰了門閥世家把持政權的傳統,這也是相權日漸衰落的現實。
從宋至明,歷代君王都試圖弄出一套尊崇皇權的價值觀來,從思想上控制那些讀人,這也就是理學興起的根源。只不過到了大明中後期,文官縉紳勢力的崛起,再度架空了皇權,左右了政權的力量。
到了這個時候,封建倫理秩序實際上已經達到了極點,不管皇帝再怎麼折騰,都是無法跳出封建官僚集團為皇權編制出來的這座權力牢籠的。而官僚集團用於控制政權的方式,就是把持著教育的權力。
雖說天下院教授的都是四集注的內容,但往學生腦子灌輸思想的,卻是那些縉紳官僚。哪怕偶爾有一二個出自底層的人才,也大多為脫離自己的階級而喜不自勝,只想著如何同老師同僚站在一個立場,哪裡還顧得上其餘。
封建式的院是教育不出建設資本主義所需要的人才的,朱由檢自然不會給這些封建縉紳機會翻身的。作為一個後來者,他很清楚一件事,國家政權的更替從來不是和風細雨,是一個階級取代另一個階級統治地位的暴烈行動。
之所以現在這些縉紳未能表現出激烈的反抗舉動,說到底還在於大明實在是太衰弱了,這種衰弱不是皇權單方面的衰弱,而是整個國家自上而下的衰弱。
除了江南地方還能維持著一點繁華盛世的餘燼,整個帝國北方在外患和內憂的夾擊下,士紳已經很難控制住地方上的秩序了。這也是為什麼當崇禎登基後推行各項改革,哪怕是觸及到了士紳們的利益,北方士紳也還是忍了下來。
因為在改革政策實施之後,北方社會秩序的恢復也是有目共睹的。對於大多數士紳來說,他們還是能夠忍受住這點利益損失的,只要等到國家安定下來,他們自然是能夠重新拿回這些利益的。
正是要趁著這些士紳們還在忍耐的時候,朱由檢才要抓緊時間建立起學校體系,只要將這一代的北方縉紳子弟納入到學校體系之內,那麼崇禎賴以變革大明的人才基礎也就算是初見成效了。
錢謙益離去之後,朱由檢思考了許久,方才對著一邊伺候的呂琦說道:「安排個時間,讓郭尚來見見朕…」
錢謙益接任首輔之後頒發的第一條內閣敕令,立刻引起了朝野上下一片讚譽。不管在什麼時候,給民間撒銀子都是最受人歡迎的。而且,雖然錢謙益沒能說服皇帝豁免積欠的鹽課,但是能夠為各省爭取到自收自用,已經算是給各省找到了清理積欠鹽課的路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