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明 第906章周國出兵
朱以海一行人匆匆來到朝陽門城頭上,果然看見城外敵軍,沒有攻城的意思,反而挖掘壕溝,擺出堅守之態。
「趙賊狡猾!」朱以海一巴掌拍在城牆上,恨聲說道,「那廝得知城中糧食被燒,所以才擺出這副姿態!」
閻應元低聲道:「如今城中糧食不足,死守南京,已無出路,唯有希望,周軍能夠出兵,如此才有一線生機!」
朱以海一臉的懊惱,「孤已經派遣數位使得,前往關中,可是吳三桂卻始終沒有動靜!」
當初,朱以海決定政變,除了他自己不服氣,不願意看見朱家江山,被趙銘竊據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有周國背後慫恿和支持。
那時,朱以海的勢力,都被趙銘逐出朝廷,一部分心腹將領和大臣,甚至被趙銘趕去了遙遠的東洲。
拒收從寧波到東洲,光是來回,就得一年時間,使得朱以海與阮進、張煌言等人,徹底失去了聯繫。
朱以海要人沒人,要錢沒錢,而退位的皇帝,連個普通藩王都不如,根本沒有實力,也沒有信心對抗趙銘。
正是有了周國出錢,又幫著他聯絡往日部署,並許諾,周國將支持他復辟,朱以海才有底氣,反抗趙銘,發動政變。
可是,自打南京政變之初,朱以海數次求援,周國都沒有回應。
想到這裡,朱以海不禁一陣惱火,感覺自己被吳三桂當槍使了。
那趙銘欺辱於他就罷了,吳三桂什麼東西,居然也利用他。
這讓朱以海內心羞憤,沒想到自己居然落到這副田地,不過他似乎已經沒了多餘的選擇。
是夜,朱以海便派遣心腹,從城牆墜出城外,借著夜色的掩護,前往周國求援。
南京城周長三十餘里,趙銘只能監視南京各座城門,無法監視每段城牆,使者小心翼翼的避開軍營,離開南京向西而去。
關中,周國王京,長安城。
在趙銘收復北京不久,吳三桂完成西征,返回了關中。
最終,周軍還是遲了一步,沒能趕上明清大戰,失去了壓制趙銘的最佳時機。
這時,在長安城東,渭水南岸,十餘萬周軍,駐紮在曠野里,整齊的軍帳,一座接著一座,一望無際,綿延十餘里。
在長安之南,綿延的秦嶺山脈之中,山道和谷地里,則是一眼望不到頭,綿延不覺的運糧商隊。
數以萬計的民夫,推著獨輪車,在崎嶇險峻的山道上前行,將巴蜀一地的糧食,運往關中地區。
此時,已經是八月,在趙銘兵臨南京之際,剛回關中不久的吳三桂,稍事休整,便已經決定,干預明朝的內戰。
畢竟,吳三桂清楚,趙銘這樣的人,其志向必定是一統天下,怎麼會允許他割據一方。
換過來,若是周軍有趙銘如今的實力,吳三桂也不可能放過趙銘。
幾百年前,宋太祖就已經說過,「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只此一句,就已經道明了歷代統治者的心態。
以眼下的實力對比,雖說周國上下,其實更加希望如西夏般割據,但是趙銘肯定不許。
既然伸頭縮頭,都是一刀,那不如趁著趙銘有麻煩時,先下手為強,捅趙銘一刀。
其實,朱以海誤會了吳三桂,吳三桂匆匆從西域趕回,就是要幫助他,對抗趙銘,而之所以現在還沒出兵,則是受到了周國自身實力的限制。
畢竟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周國的家底,遠不如趙銘雄厚。
要不少是,這次巴蜀夏收豐收,吳三桂還真無法出兵。
雖說周國如今立國已有四年,關中、巴蜀、河東太平,又收取了河套,擊敗漠西,迫使葉爾羌稱臣,實力得到空前發展,相比這幾年,明朝內耗不斷,周國國力迅速上升,但是即便如此,周國上下也知道,周國與趙明的實力,相聚甚遠。
這主要是趙明控制之地,遠比周國繁華,且交通便利,便於集中實力,而周國版圖雖廣,卻被大山分割,一時間難以籌集出征的軍糧和軍資。
今歲,周國川蜀大稔,糧食獲得豐收,可是關中、西域、河套糧食卻有些不足。
若是明朝,可以靠著船運,輕鬆解決運輸和物資調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