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趙為王 第九百二十八章 趙勝的顧慮(第七更)
邯鄲,龍台。
趙丹一臉嚴肅的閱讀著面前的一份奏摺。
「臣龐煖啟奏大王:
自月前王翦率領秦軍入寇以來,臣已率軍和王翦交戰數場,勝負各半。
以臣觀之,此子用兵頗為老練,有大將之風,若是任其成長,日後或將成大患。
但請大王放心,只要有臣駐守,那麼王翦必定不能夠奪取西河也。」
趙丹看著這份奏摺,久久不語。
其實從這裡面就可以非常容易的看出來一點,那就是龐煖在面對王翦的時候,其實已經感受到很大的壓力了。
根據情報來看,這一次王翦率領的是十萬最為精銳的秦軍,而龐煖所率領的則是三萬趙國邊騎軍團騎兵以及五萬趙國河東郡、上郡、晉陽等地調集的郡兵。
從戰鬥力來說,雖然龐煖這邊的軍隊數量更少,但是由於有著騎兵的存在,所以雙方的戰鬥力其實可以視作是五五開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王翦能夠和龐煖打成一個勝負各半的局面,其實已經是一個頗為驚人的表現了。
畢竟龐煖可是成名已久的老將,而王翦才不過是一個初出茅廬,剛剛第二次指揮這種大規模戰爭的菜鳥罷了。
趙丹心中暗自感慨:「果然不愧是被稱為戰國四大名將之中最為穩重之人啊,這個王翦,還真的是妖孽一樣的傢伙呢。」
趙丹合上了奏摺,對著面前的平原君趙勝說道:「平原君,汝傳令下去,再從原韓國地域徵發三萬青壯,支援龐煖將軍所在方向,記得讓人仔細篩選一下,把那些不安定分子都帶到戰場上去。對了,白起的那個兒子好像在羽林軍之中也有幾年時間了吧?如果沒有問題的話,這次就讓他去當一個裨將好了。」
韓國位於中原的西部地區,地域雖小但是人口卻不少,在征服了韓國之後趙國的人口就增加了一百五十萬人左右,徵調三萬人並不是什麼太大的問題。
事實上這也是戰國時代各國常用的策略,畢竟國家雖然滅了,但是卻並不代表著這個國家上的人民就完全的服從了。
就比如說燕國,燕國滅亡也有好些年了,但是現在的燕國故地上每年都會爆發幾次到十幾次的叛亂。
雖然說這些叛亂通常都只不過是幾十人乃至上百人的規模,十分容易就能夠平定了,但是也證明了想要完全將一個地方的民心收攏過來,僅僅憑藉著這兩三年的時間是很難做到的。
為了有效的減少叛亂,將那些潛在的叛亂分子徵發並且送到戰場上去消耗掉就是一個非常有效的策略。
不但能夠讓這些不安定因素直接位於軍隊的監視之下,更可以有效的去用他們來消耗敵軍的有生力量,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用這一招的也不是只有趙國和趙丹,像歷史上的長平之戰,秦王稷就是徵發了剛剛被秦軍征服不久的河內郡所有青壯去包抄了趙軍的退路,然後才有了趙括被困四十天的走投無路和白起的長平大勝。
趙勝應了一聲,猶豫了一下,然後恭聲開口道:「大王,臣覺得以龐煖將軍之能,應付這個王翦應該是綽綽有餘了,若是再派軍前去支援,似乎並無這個必要。」
作為龐煖的盟友,趙勝當然是想要替龐煖說話的。
在趙勝看來,對付區區一個王翦,哪裡需要這麼大動干戈?
所以趙勝覺得,這說不定就是趙丹對龐煖不滿,或者說對龐煖的能力表示懷疑的一種表現。
因此趙勝這麼說,就是想要聲援一下龐煖,好讓龐煖不至於在趙丹的心中失分太多。
在說完了這番話之後,趙勝心中也是有些忐忑。
說實話,現在的趙丹威權日重,即便是趙勝這種三朝老臣加上王叔的身份,也不敢擺什麼架子,反而是更加小心翼翼的夾起了尾巴做事。
趙勝的心中可是和明鏡一樣,現在的虞信那是死死的盯著自己的位置呢,這個時候可絕對不能夠犯下任何錯誤,讓虞信得到機會取代自己。
一想到虞信現在正在楚國之中撈著功勞,趙勝的心中就不覺有些鬱悶,要是自己能去楚國就好了。
趙國到了現在這個時候,文武分化的趨勢已經非常明顯了,武將問鼎相位的可能性已經是無限的縮小,到了近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