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劉辯,雄主 第九十七章:判處
更新:09-21 21:50 作者:賤宗首席弟子 分類:都市小說
待劉辯說服靈帝,回去找桓典、崔鈞、劉虞時,三人還在審訊其餘的王芬同黨。
說實話,想要真正弄清楚究竟有誰參與了王芬的同謀,其實並不是容易,因此王芬事先就已經告訴眾人,試圖一己承擔下所有的罪過,使眾人免罪,因此似栗攀、耿武、閔純、李歷、程渙等人在被虎賁軍抓住後紛紛求饒,皆稱是被王芬欺瞞,包括此前作為王芬信使去拉攏曹操的許攸。
因為曹操的舉報信,許攸也是桓典與崔鈞唯一可以確認參與了王芬陰謀的士人,因此連劉虞都沒有開口為其求情。
劉辯到了後,將靈帝的回覆半真半假地告知桓典、崔鈞、劉虞三人:「……父皇言,若餘眾願當眾舉證王芬,立書為據,可以免除株連。」
這次桓典與崔鈞倒沒有說什麼,唯獨劉虞面色有些凝重,畢竟他也已經意識到,當今天子是要通過王芬之事,狠狠削弱『三君』、『八俊』、『八顧』、『八及』、『八廚』等天下士人領袖的聲望。
劉虞乃溫仁君子,不屑與人相互標榜、相互吹噓,因此他並非、也拒絕成為其中之一,但在他看來,這些人也並非個個都是空談、清談之士,其中亦有真正的俊傑、人才,而現如今天子似乎打算一棒子將整船人全給打翻,這讓劉虞有些擔憂。
一是擔憂天子因此掀起第三次黨錮,二是擔心天下士人的反抗。
當然,鑑於靈帝還未開始將王芬一事擴散到整個士人,劉虞此刻也不好急著去勸說,只能將兩種擔憂埋在心底。
至於他支不支持,只能說他選擇沉默,既不支持、也不反對,畢竟靈帝的這份『仁慈』,實則是也是為了讓王芬坐定謀反的罪名。
當然了,即便是要『寬恕』幾人,也不能都寬恕了,那些情節惡劣的,還是陪王芬、陳逸一起上路為妙。
沒錯,說的就是許攸。
歷史上,王芬的圖謀意外被太史令王立妨礙,他懼而自殺,也算是讓這件事告一段落,阻止了朝廷再深入追查,波及到其餘士人領袖身上,說句客觀的話,這王芬也算是有骨氣的。
然而這個許攸,卻拍拍屁股逃了,數年後投奔了袁紹,後又因為家人犯罪遭審配問罪,怒而投奔曹操,向後者獻了烏巢之策,結果因為恃功自傲,被許褚憤而殺死。
這種有才無德的小人,劉辯可不會為其求情,既然桓典、崔鈞表示應當誅之,那就誅唄。
片刻後,待桓典與崔鈞將靈帝的態度告知那一干王芬同黨,似栗攀、耿武、閔純、李歷、程渙等人在稍一掙扎後,都紛紛選擇舉證王芬以求活命,唯獨平原名士襄楷拒絕。
他感慨道:「王刺史此番禍事,因我而起,我豈能背棄他而獨生?」
「很好。」
劉辯撫掌稱讚,旋即揮手示意虎賁士將襄楷帶下去,列入株連的名單。
說實話,其實他對襄楷也不陌生,知道這是一位正值之人,但很可惜,他對他並不感冒。
隨後又問到司馬朗,這位『司馬八達』之首,司馬懿的長兄猶豫的時間較其他人更久,於是劉辯不耐煩地催促。
他同樣知道司馬朗是個人才,甚至於,司馬氏八兄弟各個都是人才,尤其是司馬懿,然而當年看這段歷史時,劉辯就對司馬懿沒有好感,同時對星落五丈原的諸葛亮報以極大的惋惜。
因此當司馬朗猶豫的時候,劉辯斜睨著他,心中暗忖:要是這小子嘴裡敢迸出一個不字,就趁此機會收拾了司馬氏一家。
可惜,也不曉得是否是感到了殺機,司馬朗猶豫半響後,還是答應舉證。
期間問到麴義時,發生了一些變故,因為張郃當場就認出那『麴義』並非麴義本人,指著那人叫道:「此人非麴義!」
桓典、崔鈞大驚,忙問張郃:「你可看仔細了?」
張郃信誓旦旦道:「我此前見過麴義,絕非此人!」
桓典、崔鈞一聽,趕忙派人將此事告知正在看王芬軍俘虜的公孫瓚,片刻後,公孫瓚便帶著部將嚴綱,親自押著做小卒打扮的麴義前來。
原來,麴義在假扮成小卒後原本打算趁機逃走,可俘虜營地周圍到處都是羽林騎兵與劉虞麾下烏桓騎兵,麴義根本找不到機會,於是當桓典、崔鈞經張郃提醒,派人到公孫瓚那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