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門閥 第七百六十一節 穩打穩紮
更新:09-09 00:32 作者:要離刺荊軻 分類:軍事小說
收下楊孫氏帶來的簡牘和圖錄後,張越立刻叫來丁緩。
然後兩人便投入了如饑似渴的研究之中。
一連三日,都是宅在縣衙官署之中,埋頭研究和整理。
「不愧是梧齊候啊!」將所有圖錄與簡牘整理完畢,丁緩也是忍不住讚嘆。
那位已故百年的大匠,漢室唯一一個靠著技術拜為列侯的技術官僚。
真的是給丁緩帶來了無數驚喜!
旁的不說,這些簡牘和圖錄,都是非常詳細的技術資料。
大到城市營造,小到道路修築。
事無巨細,都有著圖畫和文字描述。
不止是工程上,器械上的東西也很多。
特別是其中描述的一種坩爐,讓丁緩真是見獵心喜!
這種以俗世女子用以畫眉之石為原料,佐以黏土、陶瓦和骨粉等,便可以燒制出據說能融金銷鐵的冶煉爐。
而這種冶煉爐,恰恰是如今工坊園亟需的!
因為,若要提高鋼鐵產量,便需要可以耐高溫的坩爐。
而目前,新豐工坊園的坩爐,已經無法滿足日益增多的鋼鐵需求。
僅此一項,便是價值千金!
「這非是梧齊候一人之功!」張越輕聲道:「這些圖錄與文字,多半乃是秦少府百年的心血與結晶!」
秦代少府,是戰國諸夏文明技術之集大成者。
更是秦帝國戰爭機器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創造的技術成就和積累的技術資料,數之不盡。
旁的不說,秦人曾創造性的在青銅劍上鍍鉻,而這一技術,在後世是在二十世紀才由德國人完成。
而秦始皇兵馬俑,更是世界八大奇蹟之一。
可惜……
項羽一把大火,不僅僅燒光了秦朝輝煌壯麗的宮闕城池。
更燒光了數不清的圖書和文檔。
整個秦代兩百年文明發展,被付之一炬。
以至於今日,秦人曾經可以大規模熟練運用的許多技術,竟是黑科技一般的東西。
「傳說當年瓚候曾經從秦宮廢墟之中,挖掘出上千萬片竹簡……」
「涵蓋文、兵、百工及律法……」
「如今看來,這百工之術,落到了梧齊候手中……」
張越猜測著當年的情況。
梧齊候陽成延生前乃是蕭何的左膀右臂,協助他修建未央宮、長樂宮和長安城的少府令。
更仿照秦代舊制,建立起了漢少府的體系。
今天漢少府的所有機構,都留有這位梧齊候當年的智慧。
物勒工名與流水線生產,也是因他之故,而存續下來。
所以,其死後諡曰齊,取諡法中『資輔共就曰齊』之意,意思就是好幫手、好助手、好輔助。
可惜,縱然是陽成延,也有私心。
為子孫留下了,許多秘法和圖錄。
其中,有他本人的發明創造。
但也有來自秦代的先人結晶。
這便讓張越有些吐槽了。
後世武俠小說里,動輒就是某某門派,壟斷某個神功秘法,傳子不傳女。
結果是一代不如一代,呈幾何下跌。
便如天龍中,段譽還能玩六脈神劍,到了射鵰,一陽指便成為了絕學。
雖是小說家言,但卻也反應了古代技術的發展史。
諸夏民族,不乏能工巧匠,但總是出現技術退化。
這個鍋,或許儒家得接。
但,廣大技術工匠,捂著技術,想要給子孫當傳家秘法,可能也要背一部分。
一念及此,張越就道:「丁令吏,請令吏將諸般技術圖錄,都整理出來……分門別類,建冊抄錄……」
「再去將工坊園內的各項技術,也都分類,著於文字、圖畫……」
「將這些種種,皆編為書,號《天工開物》……立為工坊園匠人必讀之書!」
丁緩聽著,先是一楞,旋即就深深拜道:「侍中大義,下官謹為天下匠人謝之!」
對於墨家來說,推廣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