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統不正經 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一次上釉、一次燒成
更新:06-18 03:23 作者:瘋神狂想 分類:都市小說
測試廣告1 自宋代建盞技藝失傳八百多年來,為了傳承建盞文化,一代又一代匠人痴心不改,前赴後繼。一筆閣 www.yibi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終於在1981年,國內成功復原了建盞中兔毫盞的製作技藝。
先前陳文哲學習的知識,就是傳承自這些國內大師。
八一年復燒兔毫盞,但是曜變建盞的復原, 卻出現了難以逾越的技術鴻溝,讓人徒呼奈何。
不但在華夏本土,即使在國外,也有許許多多的霓虹、法蘭西等海外陶藝家,將畢生的精力,投入到破解曜變技術謎團的征途中。
但是,曜變技藝就像珠穆朗瑪峰一樣, 橫亘在他們面前,始終寸功難進。
可是在現如今,有一批對建盞情有獨鐘的匠人,接過前輩的薪火,重啟窯爐,不斷接近宋代古風,最終燒製成功。
其中,陸金喜大師便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匠人之一。
這就是陳文哲幸運的原因,他要是在早幾年,就算是想要學習曜變盞的燒制,也找不到廟門。
所以說,5678瓷的收藏、升值,不是沒有原因的。
真要算起來,八一年復燒成功的兔毫盞,也算是567瓷的一種。
這樣的一種瓷器,就算是八十年代,甚至是九十年代燒制的,那也不算什麼,因為其有價值的是它的工藝, 而不是歷史沉澱。
像是流霞盞、兔毫盞、毛瓷、建國瓷、國禮瓷等等, 你能因為它們是現代藝術品,就無視它們的存在?
真沒法無視,在研究建盞、學習建盞燒制技藝之時,最讓陳文哲震撼的一張照片,就是現代建盞燒制大師陸金喜大師的一張照片。
他的作品自己會說話!面對擺成一圈、從第一代到第八代、足有10隻曜變建盞,誰看到都會震撼。
沒錯,就是陸金喜第一代到第八代的曜變建盞作品!
這一圈10隻建盞,見證了陸金喜集二十多年研究之大成、師徒三代嘔心瀝血之代表作!
陸金喜,福省陶瓷藝術大師、工藝美術大師(陶瓷)、藝術品鑑定師、評估師、高級技工,資深的古籍文化和老宅文化研究專家和收藏家。
陸大師生於建盞的發祥地,與建盞結下不解之緣,幼年即投身在首批覆原建盞專家組成員陳輝門下。
那時,他就對建盞產生了難以割捨的痴愛。
而他的師祖,更是我國著名的美術大師,也是我國工藝美術界的學術泰斗和美術教育家、古瓷藝術研究專家、最具權威性的學術巨著《華夏陶瓷史》唯一藝術顧問、華夏陶瓷藝術理論研究的翹楚鄧白先生。
歷史證明,社會發展軌跡的改變,往往只因為一個小小的拐點。
而曜變建盞的復原,就是源於我國美術大師鄧白的一句鄭重的囑咐!
1979年,我國首次組織專家組, 傾力研究復原建盞製作技藝。
1981年, 專家組成功復原宋代建窯兔毫盞燒制技藝。
鄧白先生特意趕往宋代建窯所在地建陽道賀,並視察建盞研究成果。
他還贈於他的親傳弟子、國內首批覆原建盞專家組成員陳輝一幅畫,且再三囑咐專家組一定要持之以恆,研究復原曜變盞,讓建盞傳承發揚光大。
正由於老師的鼓勵和囑託,陳輝動了收徒的念頭。
就這樣,聰明伶俐、做事專注、從小就對建盞感興趣的陸金喜,成了陳輝唯一的徒弟。
也就是因為這些,才能真正讓曜變技藝,浴火重生!
數十年來,在前輩的言傳身教、耳濡目染下,陸金喜潛心鑽研建盞燒制技藝。
二十多年來,上窮碧落下黃泉,收購了大量的帶有曜變元素的宋代建盞殘片。
他搜集了大量文獻資料,包括查閱宋代資料中的片言隻語和品讀宋人詠茶詩詞。
他還通過現代科技手段,檢測碎片中各種微量元素含量。
可以說他從原料的配比、瓷釉的選擇,不斷調整、摸索瓷胎和釉面成分的熔解溫度和化學反應時機。
加上觀察不同條件下,爐窯內外自然環境和溫度氣氛的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