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明新帝國 第九十一章 城市建設
更新:01-10 05:15 作者:搖搖-欲墜 分類:軍事小說
工部歷來是朝廷最大的部門,但是這不代表工部的高級官員多,而是因為工部管理的工匠最多。筆硯閣 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匠人地位低,哪怕成為一個小吏,在那些讀書人眼裡,也還是下等人。
所以工部一千多年來,排位一直是六部之末。
自四年前,工部又增加了一個技術專利司,這個原本不起眼的衙門,在短短的四年時間裡,發展成了一個擁有近千工匠的專營部門。
而原本被工部眾員排擠,被安排到專利司的虞衡清吏司郎中劉傑,這幾年間,從一個邊緣人物,變成了京城炙手可熱的大紅人。
身為罪臣劉伯溫的後人,劉傑為了家族榮耀,在京城忍受著白眼,排擠,如今終於有了出頭之日。
當初跟朱瞻基的一席對話,他很好地把握住了朱瞻基的心意,如今專利司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技術推廣服務。
每一項被申請的專利技術,不等到專利證書下來,專利司就有專人將這項技術進行分類。
不同的行業,有不同的人負責,然後在全國範圍內進行宣傳。
不管申請人願不願意,這項技術除了細節保密,用途和作用都會詳細地宣傳開來。
這樣的時候,除了大商戶,大部分人都會選擇將專利授權。
所以從永樂十四年到十八年,工部雖然因為有了水泥,在全國各地進行工程建設,但是也掩蓋不住專利司的風頭。
如今的應天府牙行,各大州府的牙行,都開通了專利服務。各種各樣的新技術都得到了充分的應用。
劉傑的名氣越來越大,專利司的獲利也越來越多。
也不是沒有人想要擠開劉傑,但是劉傑在朱瞻基的面前已經掛號,朱瞻基將自己的太孫令都給了劉傑一塊。
加上工部尚書宋禮早就得到了朱瞻基的授意,一直保護這劉傑,也讓他安穩地坐在郎中的位置上。
應天府長安坊的北側,與皇宮內庫的護城河邊,原本是一片被隔開的平地。
洪武朝時期,應天府的人口不到百萬,為了皇宮的安全,這裡當初不允許建房。
但是永樂朝以後,應天府的人口連年增加。加上海外各國都在應天府設立了鴻臚寺,安排了使節,另有海外商人的往來,人滿為患。
永樂是十二年,應天府的戶籍人口就達到一百零三萬,長住人口另十五萬餘。
根據永樂十六年的人口統計,戶籍人口超過了一百二十萬,長住人口另三十萬餘。
也就是說,整個應天府的人口超過了一百五十萬。
這可不是後世有高樓大廈的城市,如今的百姓大部分住的都是平房,而且文武百官居住面積都是超大,導致百姓居住越發擁擠。
夾江工業區的建立,在某種程度上緩和了應天府的住房緊張,因為許多百姓去了那裡做工,就都主動搬出了城。
但是,應天府的住房和公共用地依舊越來越緊缺。
五月的時候,宋禮就上書,向朱瞻基匯報了這一情況。
經歷過後世的房子炒作,朱瞻基當然知道應該如何控制這一情況。
首先,他就下令今後應天府的房屋,所有建設要統一規劃。
有了水泥,有了預製板,現在的大明建設五六層的房子一點困難也沒有。
但是困難的是配套設施,比如上下水。
沒有上下水,百姓如何用水?如何做飯?如何沖廁所?
蒸汽機的出現,能夠解決這個問題,但是想要普及卻很難。
住樓房的,肯定都是窮人,指望窮人買一台昂貴的蒸汽機,專門用來上下水,是不可能的。
但是,衙門可以。
工部專利司原本只是個小衙門,但是這幾年來,發展成為了一個吏員近千的大機構。
不算在各個府城的吏員,光是在京城,就有差不多五百人,負責著各項事務。
工部在工部衙門給他們安排的一個小院,連人都站不下。
而且,越來越多的資料也需要一個地方儲存,所以專利司申請了多次,想要工部允許他們建一個新的衙門。
但是這件事可不是那麼好操作的,朱棣對專利司的事務不熟,一直認為這是朱瞻基胡鬧的一個斂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