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二戰不可能這麼萌 第292章 292 肉盾!肉盾來啦!
入夜之後,進攻的阿拉伯人終於撤退了。
戰鬥持續了將近二十小時,實際上雙方都已經沒有力氣再打了,阿拉伯人雖然占著突襲的便宜,但實際上在兵力方面他們並沒有那麼大的優勢。
再加上正午時分從船上下來增援的是剛剛完成組建的非洲軍正規軍。林有德給非洲軍裝備從美國買來應急的湯姆森衝鋒鎗——他自己的工廠正忙著給德軍換裝,沒有產能分出來武裝非洲軍。這東西雖然比林有德親自監工弄出來的衝鋒鎗要更重,但在近距離作戰中的威力毋庸置疑。
阿拉伯人被成批的掃倒,像這樣人手自動武器的情況,這些舊奧斯曼帝國的士兵們根本沒有遇到過。
最終阿拉伯人丟下一地的屍體,倉皇撤退了。
雖然最終保住了這個守衛幼發拉底河與底格里斯河的交匯處的重要基地,但守備的農墾師已經被重創。軍官們大部分陣亡,剩下農墾兵之所以沒投降,主要是因為最近他們聽到太多投降的人被阿拉伯人殘殺的消息了。
顯然沙漠遊牧民族不懂得什麼叫「攻心為上」,只知道一味的殺戮。
**
阿拉伯人在巴斯拉到巴格達沿線的進攻其實只持續了三天多,但之後的襲擾長達數周。殖民當局一直在進行防禦作戰,並且調整兵力部署。
這個時候波斯灣沿岸的情況有點像另一個時空抗日戰爭中的華北敵後游擊區,只不過立場反了過來,主要由中國人構成的生產建設兵團和非洲軍固守著一連串的據點,並且時不時的出發掃蕩,而阿拉伯人則成了進行游擊戰的一方。
但是,游擊戰能夠成功,並非只要貫徹十六字真言就夠了,某圖書管理員為了論述自己的游擊戰思想,可是專門寫了長長一篇論文叫《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詳細論述了游擊戰的基礎——在這篇文中游擊戰不叫游擊戰,而叫機動作戰,強調在運動中拉扯敵軍陣型,並且突然集中兵力發動殲滅戰,消滅脫離敵軍整體陣型的孤立部隊。
為了做到這點,他特別強調作戰區域的群眾支持,以及我軍對地形的掌握。前者能夠為運動戰提供情報支持,群眾會主動告知部隊敵軍動向,並且向敵人隱瞞我軍動向;而後者則是部隊快速集中打速決戰的關鍵。
其實這些原則,正好對應了老祖宗總結的戰爭勝利三要素中的地利與人和。
阿拉伯人現在占有地利優勢,但這個優勢並不大,因為這塊地方是該死的沙漠,地形比較單調,沒有什麼太高的高地也沒有什麼峽谷,阿拉伯人的優勢也就是在深入沙漠的時候才體現出來:他們熟悉水源和沙漠綠洲的位置。
而人和方面,要感謝奧斯曼帝國和英國,他們聯手把阿拉伯人的數量大幅度削減,本來巴格達和巴斯拉兩個行省有一百萬左右的人口,被奧斯曼和英國殺的殺趕走的趕走,現在人口不及50萬,還大部分都聚集在巴格達城內。
巴格達到巴斯拉沿線基本都被生產建設兵團占據了,整個兵團的總兵力經過這半年孜孜不倦的運輸,已經達到十五萬左右,這可是沒有老人婦女兒童的純青壯年男性,而且全部都有武裝。
現在非洲軍在澳洲整訓完畢,開始分批抵達戰場,阿拉伯人開戰第一周,從澳洲起運的非洲軍就達到兩萬人,加上已經到達前線的一個旅,總數有兩萬四五千的正規軍正準備投入對阿拉伯人的作戰。
而後面正在廣州和澳洲編組的軍隊還有數萬人之重——從國內直接徵召的士兵會繼續編入生產建設兵團補充損失。
1937年一月,在林有德的直接授意下,中東地區的指揮系統進行了重組,他明確了用生產建設兵團穩定後方,非洲軍投入掃蕩的方針。
1937年一月下旬,非洲軍大部隊包圍巴格達,並且開始在城郊建立炮兵陣地準備攻城。
可就在這時候,林有德一直擔心的事情發生了。
阿拉伯人的戰姬開著魔導裝甲出現在戰場,擊潰了圍城的非洲軍部隊,並且幫助阿拉伯人占領了他們在起事之初就想要占領但沒能得手的巴格達機場。
**
1937年1月底,波茨坦。
林有德的辦公室牆上已經換上了波斯灣的地圖,地圖上沿著巴斯拉到巴格達一線布滿了各種軍用地圖標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