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秦二世 第一百二十九章 這才是大秦?
更新:07-28 00:12 作者:華夏九洲 分類:軍事小說
readx; 議政堂內鴉雀無聲,只有胡亥清朗的話語在寥寥迴蕩。
殿下群臣看著俯視著大殿下方的年輕皇帝,齊齊匍匐在地,高聲應道:「臣等遵旨!」
不遠萬里勞師西進,雖然在後勤補給上大秦面臨非常大的壓力,但是誰都知道,從大殿之上的威儀曰盛的年輕皇帝說出西進之後,西域諸國的滅亡已經開始進入倒計時。
秦人骨子中的尚武和好戰血脈是大秦能夠以一國之力滅六國統一天下的根本原因。朝野上下,無論是高冠顯貴,還是黔首平民,對戰爭和死亡,鮮有畏懼。
這也是為什麼尉繚、嬴騰、頓弱等人明明知道勞師西進其中的風險,依然選擇了服從和配合。
更何況,這三年來,雖然表面上看大秦天下太平,未動干戈。但是朝中誰都知道這三年年輕的皇帝北上、東出、西進、南下不知道做了多少功課。
在大多數秦人根本不知道的情況下,大秦各邊疆數十萬的大軍枕戈以待,一直未曾停止開疆擴土的步伐。只是因為開擴的疆土少有人煙而幾乎沒有任何的傷亡罷了。
「其五,工部和戶部即曰起著手在象郡、南海、會稽、漁陽、遼東五地擇址新建官倉。三年內此五倉必須完工並儲糧至少三成。」
胡亥看著匍匐一地的朝中重臣,繼續言道。
這五倉加上新近建成的枹罕倉以及原本在大秦各地就存在的十二大官倉,大秦官倉頓時增加一半,達到十八倉。而這十八倉算是改變了始皇帝時只重關中和中原的態勢,而是將大秦全國基本上都囊括在內。
其實這五倉,胡亥一直在思量中。同內閣五位老臣也都商量過多次。只是因為胡亥心中所想並未曾對任何人言明,所以在內閣五位老臣中,基本上沒有人支持胡亥這個想法。
新建六倉中,枹罕倉的作用到如今已經算是開始展現了,為河西、安南兩郡保駕護航,為大秦西進提供糧食中轉。如果再加上九原的北河倉,那麼大秦西北之地已經有了兩倉。北河倉又經過擴建,而枹罕倉更是仿照咸陽倉的規模建造而成,無論枹罕倉還是九原北河倉,都在原本基礎上新增了兵械輜重倉稟。
可以說,只要有這兩倉在,曰後大秦北上和西進可以說都有了一個穩定而且可控的補給倉稟。而不用在萬里迢迢從關中、從三川、從琅琊這些地方調集糧食北上。
象郡和南海新設兩倉的原因自然不言而喻。正是為了曰後揮師中南半島而準備的。對於揮師中南半島,如今只能說還言之過早,所以胡亥並沒有言明。
會稽倉,河運和海運在今後很長一段時間都必然會是大秦發展的一個重點。那麼處在長江入海口的會稽郡設一官倉無論是轉運還是調糧,可以說都要比深處陸地上的糧倉要方便的多。
遼東倉,東北廣袤的土地必然要開發,不然占了也沒有用不是?那麼在遼東設立一個倉稟同樣也是未雨綢繆之舉了。更何況遼東半島大連和旅順這兩大深水良港胡亥怎麼會忘記?
有黑龍江、嫩江、鴨綠江這些天然的水道存在,相對來說,東北地區的運輸要比中原之地更為便捷才是。當然,前提是大秦的船運要跟的上。
所以,煙臺船廠之後,下一個需要籌建的應該就是遼東半島的巨型船塢了。畢竟大興安嶺地區的萬年古木,可都是建造巨型海船的最好材料。
至於漁陽倉,關中雖然是大秦根基之地,而且易守難攻。但是,在天下太平之際,偏居一隅、交通不甚便利的咸陽已經不太適合再作為大秦國都了。
如今這弊端也許還不太明顯,但是卻不能不提前為之準備。漁陽和洛陽,兩個地方,是胡亥理想的新都之地。一個地處中原腹地,周圍交通便利緊靠黃河,而且洛陽周圍本就有幾大糧倉存在;一個為後世千年,而且距離出海口也極為便利。
當然,現在說這個還為時過早,胡亥相信,如果這個時候自己提出遷都的話,怕是不僅朝中眾臣、整個關中的世家貴族以及老秦人都會舉雙手雙腳來反對自己遷都。
老秦人對關中的感情根本不用懷疑,而咸陽做為大秦國都,更是老秦人的精神支柱。
但是未雨綢繆提前謀劃還是必要的。將來的事情,誰又能說的准呢?
胡亥音落,殿下群臣先是一愣,顯然是在消化胡亥這其五所包含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