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魚塘成了仙界排污口 第三百六十二章農村普通話
事實上朱仁明跑到的山村中學教書,而不是在當地找工作在業餘時間考公務員,其實也是和家裡面吵架了,一直以來朱仁明都是按照父母安排的路線在走,大學畢業了,朱仁明說了自己的想法,打算到偏僻的山村教書。
自然不會受到父母的支持,畢竟在這個時代,到山村教學不僅待遇差,前途也不會太好,在老一輩看來教書的話,很難有什麼作為,還不如到大城市教書,或者到公司上班,利用可以利用的時間專心致志地考公務員不好嗎?
所以朱仁明並沒有去教書,而是打算先獨立了經濟再說,才會先去創業,承包了人民農場,搞了一些事業出來,才有閒心和精力來兼職下教書的感覺。
官本位思想在老一輩心裏面根深蒂固啊,可是朱仁明一心只想去教書,而且覺得自己需要到基層磨礪下,所以毅然只身前往了外地不熟悉的中學,輾轉通過大學期間同學的介紹,來到黃庭中學執教,畢竟他在學校的時候考取了教師資格證和普通話達到了二級甲等,做語文老師都能夠勝任,而朱仁明一直看不爽的班主任曹明的普通話,據他說是達到了乙級,但是這小子不論是在平時和朱仁明他們這些外地老師用普通話交流,還是在課堂用普通話講課,都是帶著一股子南普,弄得學生們的普通話水準普遍都不怎麼好,要不是朱仁明這些年輕的老師在其他課上不知不覺影響他們的普通話水準,搞不好會讓這些學生連基本的一些普通話的發音都發不好,從小普通話都帶有地方口音的話,要靠後期糾正是極為困難的。
一些專業的職業,比如之主持人、播音員之類的,普通話的發音要求都很苛刻,何況學好普通話比學好英語實用許多,畢竟國內方言無數,要到全國多看看的話,普通話學好是有益無害的。
很多時候,南北方普通話上發音的差異,會造成一些誤會。
這也是為什麼許多農村出身,只是讀完初中或者職校的年輕人,外出打工的時候,總是說不好普通話的原因,而且學習能力較差,接受一些新鮮事物的能力會差許多,工資和待遇基本上萬年不變,進廠前和進廠幾年後的改變不大,幾乎看不到前途,這也是為什麼每年甚至每個月廠裡面都會換一批人的緣故。
南下打工的廉價勞動力多的是,根本就不缺你一個,何必提高待遇留住你?
這些老闆根本就不缺人,而且這些廉價勞動力是最不缺的,而技術性人才是那個公司都要的,因此會考慮到員工的物質、精神上的需求,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技術性人才會在過年過節都有老闆親自登門拜訪送禮物的原因,並且年終獎、分成獎金都不少啊。
一家公司要發展,技術人才的多寡決定了公司發展的潛力,而低層的廉價勞動力是被剝削的一個階層,做得事情又苦又累,卻得不到相應的高報酬,抱怨是在所難免的,可是為了生活又能怎麼辦?
反抗剝削?這可不是舊社會啊!覺得報酬低完全可以不做嘛,反正外出務工人員多,你不做大把人去做。
這樣心態之下的老闆越來越低,因此在城裡面打工愈發的困難,回鄉的打工者,都開始著手在老家做點什麼生意或者投資什麼領域,因為在城裡面這麼打一輩子工都買不了一套房啊。
寄人籬下的日子可不好受,所以在城裡面賺了些錢的農民工朋友們都喜歡回鄉創業造房子,不過卻要積累個十多年甚至二十多年,如今年輕一代外出打工的話,賺錢的難度越來越大的,要到農村建房子比以前難多了。
主要是消費意識的不同,稍微年紀大一點的,三四十歲左右的農民工,小時候受過的苦比較多,節約意識比較強烈,在城市裡面,二十多歲的年輕打工者和三四十歲的農民工每個月的收入一樣,但是一年到頭能年紀大的農民工兄弟卻能拿出不少的錢回去,至少可以過上一個比較好的年,而年輕的打工者只能冷颼颼地回老家受到父母嘮叨了,沒什麼錢拿回家自然腰板就硬不起來了。
外出打工的年輕人很容易受到城市當中花花綠綠世界的影響,一個腦熱一個月工資就不知道砸到什麼地方了,所以怎麼能存到錢?
說到曹明的普通話不標準就沒什麼了,教育方式和人品都有待考察,朱仁明能看出來,其他的老師又怎麼看不出呢?
還不是因為曹明帶的班級,綜合成績普遍不錯嘛,所以這才有恃無恐,因此朱仁明要取而代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