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現實世界得道成仙 第四十五章:五性九識
更新:12-18 05:59 作者:鱷魚皮的皮 分類:仙俠小說
金山寺、經堂。
金池長老盤坐於蒲團,老僧入定,如肉身莊嚴肅穆。
待經堂眾僧靜默許久,方才睜開渾濁雙目,開口講法:「我佛有五性九識之妙境。」
「五性:聲聞、獨覺、菩薩、不定、無性。」
「聲聞者,沉迷於聲色,因色而喜,因色而悲,如怒海孤舟不知何往。」
「獨覺者,不以色喜,不以色悲,與塵世自覺求索,不似無舵之船。」
「菩薩者,感一切眾生,度一切眾生,已無物類之別,可化嬴鱗毛羽昆諸相,。」
「不定者,已超脫生靈界限,感山川之氣脈,江河之靈韻,一念化山海」
「無性者,萬法歸虛,超脫諸界,入寂而明,」
「」
金池長老口中的色。
指的是財富、權利、娛樂、美色等,聲聞者便是沉迷其中的尋常之人,
獨覺者並不是將財富、權利視之為無物,而知道這些都只是為自己意識服務,不會沉迷於酒色財氣。
陳景按五性劃分已至獨覺境界,因此有所明悟,至於菩薩境及之後的境界,卻不敢置喙。
「現實世界也有五性之說,卻與金池長老所言有別。」
「聲聞、獨覺、菩薩,分為下乘、中乘、大乘,衍生之意更是極盡誇張,不過為了傳教倒也正常。」
「若以將金池長老口中的五性,與相學境界相結合。」
「聲聞是我相需達到的境界。」
「獨覺是修人相需達到的境界。」
「菩薩是修眾生相需達到的境界。」
「不定是修壽者相需達到的境界。」
「無性是修仙相需達到的境界。」
「」
經台下,眾僧同樣聽得如痴如醉。
金山寺多數出家人,並不是上山混一口飯吃的貧民,基本都和千葉一樣有著不錯的家境。
出家是為了求法,聽聞妙法自然豎起耳朵來聽,課堂紀律好到不需要維持。
金池長老講完五性之妙,瞥見眾僧或沉醉,或撓頭,心中不由浮現一抹得色。
繼續開口道:「九識為: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阿摩羅識。」
「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此五識為顯識,先天皆具備,眼觀色,喜美麗、厭醜陋,耳聽聲,喜悅耳、厭刺耳。」
「第六識:意識,為第一覺識,不應以喜厭而動,明覺自身,」
「第七識:末那識,為第二覺識,」
「第八識:阿賴耶識,為第三覺識,」
「第九識:阿摩羅識,為第四覺識,」
「」
五性對應著認知、思想層次。
說是心靈修持境界也不為過,修行諸法皆能通用。
九識卻和相法一樣,都是修煉之法,不過一個修煉的是相,一個修煉的是意識。
修識之法,不僅如相學先天入門,而且只要是個正常人,直接就第五境起步,而後面四重境界,也就第六識意識比較好修成,後續三重聽這拗口的名字就知道,起碼是三班那麼難修。
另外也有八識的說法,第九識就像無壽者相境,都不能具象進行描述,屬於非人所能達到境界。
「」
金池長老講了一個時辰,才結束本次講法。
一雙渾濁眼眸掃視眾人:「諸位有疑惑盡可提出來,求法之路甚艱,老僧略盡綿力幫諸位答疑解惑。」
眾僧撓頭者有之,垂目低頭者有之,提問本身就需要水準,一不小心就容易露底。
陳景卻不管那麼許多,起身行了一個佛禮,開口問道:「敢問金池長老,五性九識妙境該如何修持?」
金池長老神色不變,淡淡開口道:「自然是坐禪,人人皆有佛性,只需入定冥想向深處挖掘佛性,就能達到五性九識妙境。」
「你個小沙彌,雖說好學求知是一件好事,但未免太疏於誦經念佛,囑咐他師父,往後讓他多抄幾遍經。」
陳景:「」
講境界,講達到此境界有多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