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期很想說要不就投降輸一半好了,沒有找到合適的切入口,只能憋在心裡。
「再往謁見原侯?」白公勝說道。
子期問道:「如見原侯,所提何事?」
白公勝說道:「我王傷重,不得歸,必有性命之憂。」
子期說道:「此時非彼時,僅以此言,原侯豈有放歸之理。」
要是換作以前,也就是沒有禮崩樂壞之前,真的沒有中原的國君會在他國之君重傷後進行阻攔,相反會建議趕緊回國去治療。
當然了,那是姬姓國君的待遇,他們再怎麼打生打死,進行的是親戚之間的「窩裡鬥」,怎麼都要留下餘地的。
中原列國跟楚國較量?其實也保持著最基本的交戰規則,不以殺死某國的國君為目標,打的是一種征服之戰。
時代已經改變,現在說什麼都沒有用了,相信白公勝沒有那麼天真才對吧?
「勝為質,兩萬之兵為俘,換取我王歸回。」白公勝說道。
子期一時間有點說不出話來。
天下局勢發展到現在,明眼人已經看出白公勝不適合擔任楚國的令尹。
倒不是白公勝能力不足,純粹是白公勝與鄭國的仇怨太深,影響到了楚國跟鄭國的邦交,進而又讓諸侯無法團結起來針對原國。
沒有鄭國參與聯盟,反對原國的聯盟就是不完整的。
一旦鄭國站到了原國那邊,宋國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到時候楚國面臨的局面絕對比「鄢陵之戰」後更加艱難。
白公勝不能坐視局勢繼續糜爛下去,顯然是有了某種覺悟。
「勝之後,子高為令尹。」白公勝說完不做停留,邁步就走。
子高是誰?沈氏,名諸梁,有號葉公。
子期有點沒有反應過來,想說什麼,出聲喊住白公勝,後者卻是根本不留步。
「子高年紀著實太大,怎麼能擔任令尹啊!」子期覺得有點頭大。
子期左右看了看,發現除了自己沒有其他人,咬牙下了一個決定:「無論怎麼樣都不可能讓子高當任令尹!」
楚國局勢不穩,需要的是一個能長期執政的令尹,年齡過大的葉公真有點不合適。
而白公勝看重的是葉公的名望。
其實,白公勝和子期都有點想多了。
因為解圍不順利的關係,並且在冬季作戰,葉公的年紀確實也是太大,戰事進展不順利之下病倒了。
這個也是第一批北上的楚國援軍後撤十里的原因之一。
目前這一支楚軍由斗懷統率,原因是病倒的葉公某天夜裡撒手人寰了。
兩支楚軍無法取得聯絡,致使白公勝做出了那樣的安排,對於楚國來說比較幸運的是葉公病逝,要不然接下來楚國也許會令尹更替過於勤快。
第三批北上的楚軍,他們的主將是公孫寧,算起來是兩支援軍中身份最高的人。
白公勝再次求見智瑤,講出了來意。
「國戰並非兒戲。」智瑤聽後很是無語。
白公勝說道:「兩國相爭,人主不失其德。原侯若放歸寡君,楚國上下必然感念。」
在場的孫武問道:「楚君得歸,餘下客居我國?」
說客居是留了臉面,說白了就是俘虜唄。
白公勝說道:「寡君亦需有人沿途伺候。」
那就是重要人物只有白公勝,其餘達官貴人不在投降範圍之內。
孫武很奇怪地說道:「我軍勝券在握,為何聽從令尹之言?」
白公勝重複道:「兩國相爭,人主不失其德。」,頓了頓,又說道:「楚、原並無深仇,若寡君傷重薨逝此處,便……」,後面的話沒說,懂的都懂。
用自家君王的生死在威脅敵國君臣,看上去有點莫名其妙和搞笑,類似的事情歷史上卻是發生不少次。
那是在兩國實力差不多的情況下,誰都不想成為對方的死敵,威脅才能構成。
「我現在的確沒有可能滅掉楚國,考慮到以後仍舊需要保持溝通,還真不能讓楚君章死在這裡啊。」智瑤心想。
隨後,智瑤看著白公勝,說道:「令尹且作歇息,待寡人與
第 433 章:朕怎麼會俘虜你呢?(求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