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春秋做貴族 第336章 :這是對付智氏的絕佳機會
更新:09-21 03:40 作者:榮譽與忠誠 分類:其他小說
智氏在十五年之內連續擴張,擴張的過程中還沒有生出太大的亂子,兼併中山國和衛國之後能夠保持平穩,關鍵的步驟只有那麼一個,也就是智瑤釋放出來的軍功制!
什麼意思?就是有人立功,不管功勞多小,功勞就是功勞,並且會得到應得的那份物資獎勵,功勞一旦足夠會有屬於自己的土地。
優先保證了內部的好戰熱情,再來便是將好戰引導向正確的方向,對外征戰可以立功,在內剿滅不軌之人也是立功。
那一種大環境之下,哪裡都是一種互相監督的環境,有誰想搞事情得不到支持,相反不知道有多少人想摘走他們的腦袋換得獎賞,小亂或許會發生,爆發大亂則是沒有可能。
智瑤將立功的人,他們獲得的土地分配去一個地方。這些人只有在智氏的統治下,手裡的田契才算合法有效,換了一名統治者就會讓田契變成一張廢紙。
因為那種「契約關係」的存在,有恆產的人天然就是智氏的擁護者,他們在哪都會變成智氏的眼睛,也是維護智氏統治的幫手。
一旦這些人被分封到新占區,他們不但會是天然的衛戍部隊成員,並且比誰都不想敵人成功反撲,搶走他們已經得到手的土地。
智瑤會再派去村長、鄉長,以鄉長、村長以及相關屬僚,加上獲得土地的老智人形成一條統治鏈,一塊聯合起來管控也是融合占領區的新智人。
智人?稱呼聽著好像怪怪的。稱呼就是這麼個稱呼,類同秦人、趙人、魏人、韓人、齊人、楚人……等等。
「崔健可為家大夫,其子任『譚』之邑宰。」智瑤知道什麼叫千金買馬骨。
站在齊國的角度,崔健無疑是叛徒外加小人。
可是換成站在智氏的角度,崔健立馬就變成有功之人了。
成為智氏的家大夫,代表著也能夠有自己的城邑,並且還能享受到「我的土地我做主」的權益。
家大夫跟其他擁有大夫爵的貴族有著區別,僅是區別在於爵位不獲得國家層次的認可,一旦為之效力的那個家族敗亡,所有的一切也將失去。
當然了,那是很久以前的規則,後面的形勢一直在變。
比如,范氏和中行氏相繼在晉國除名,兩個家族的一些家大夫在投降後保留封地與城邑,只是換了一個服務的對象。
規則出現變動的直接後果就是,貴族的附庸(家大夫)在遭遇入侵時不再誓死抵抗,開戰之初直接跳反的事情還沒有誰當出頭鳥,戰事進入到劣勢階段,出現望風而降變得比較普遍。自然也依舊存在與主家共存亡的附庸,只是跟以前一比,所有附庸頑抗到底的現象真的不存在了。
為什麼總有人說禮崩樂壞,不單單是周天子說話變得跟放屁一樣,還體現在其它原有的規則被打破了啊!…
智瑤也在破壞規則,幹的事情卻是將原本非常高端的事業,惠及到更多人身上,使之變得比較普遍。
原本擁有土地是人上人的特權。
現在擁有土地還是作為一個人上人的象徵。
出現變化的是以前獲得的土地起碼是四周邊長几里,變成擁有十幾畝、幾十畝、上百畝的人數量一再勐增,一下子讓人上人原有的逼格下降太多太多了。
這還是智瑤收著來,要是不論出身搞均田,哪怕是拿出智氏的土地進行分割,恐怕瞬間就要變得所有貴族的敵人了。
至於說智瑤這麼做到底對不對,別看他是這個歷史版本中第一個這麼做的人,從一個現代人的角度,無疑是在看待早被歷史證明正確的做法。
不用講得太複雜,僅僅是一個「增加生產熱情」的說法就足夠了。
如果寫得水一些,切換一下人物視覺,用處於變革時代又獲得土地人,他劇情去描寫,基本足夠水上四五章。
某天,高無邳自殺的消息傳到了智瑤的耳朵里。
那一瞬間,智瑤的腦海中出現了公孫青在城牆上縱身一躍的片段,心裡感慨地想道:「姜姓呂氏不虧了。」
一個王朝的末世,有著一些頭腦清醒的人,他們看到了末世的來臨,覺得沒有能力去挽救,選擇用自殺去進行殉葬,多少能體現出這個王朝沒有完全又徹底地失去人心。
在短暫的三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