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漢獻帝 第一百五十七章 取捨
一秒記住【筆神閣中文網.biyange.com】,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棋逢對手,將遇良才。賈詡與諸葛亮皆可稱為當世智者,而高手過招,往往決出勝負只在一瞬之間,為了避免叫對手尋到自己的破綻,賈詡和諸葛亮都很謹慎。而相對而言,賈詡現在要比諸葛亮要輕鬆一些。
處於守勢的賈詡並不需要去操心別處,長安有荀彧坐鎮,他只需要守住宛城不失,來日方長,一旦等朝廷騰出手來,那時再與諸葛亮分出勝負也不遲。賈詡老謀深算,勝負對他而言早已不再放在眼中,如今的他說是位極人臣也不過分。賈詡清楚,當今天子是個念舊之人,只要自己守住宛城,就是大功一件,他如今已經不需要依靠功勞來加固主公對他的依賴,而且賈詡也擔心自己會面臨功高震主,賞無可賞的局面。
歷代開國君主為何有殺戮元老功臣的習慣,一個原因是那些元老功臣持功自傲,囂張跋扈,自個作死。第二個原因就是那些元龍功臣所立之功太大,朝廷賞無可賞。不賞,寒人心;賞,又無可賞,那就只有一個辦法,你去死吧。
漢初三傑,張良、蕭何、韓信,因為各自選擇的不同,所得到的結果也有所不同。張良深知為臣之道,在劉邦大功告成建立大漢以後,張良便急流勇退,假託神道以求自保。說起來如今在劉協治下進行道教整合的張魯就是張良的後輩子孫。
而蕭何為求自保,則是使人故意強奪民田,自污其名。為君上者,不害怕手下有缺陷,反而最害怕的是手下太完美。蕭何很聰明,通過自污讓對他不放心的劉邦放了心。從而將注意力落到了韓信的身上。
韓信是有機會與項羽、劉邦爭奪天下的,只是韓信卻放棄了,選擇支持劉邦。若是沒有韓信,劉邦未見得能打贏項羽。可就是這樣一個對劉邦的霸業起了至關重要作用的人,最後卻死了。韓信做夢也沒想到,當年對他發誓說不會殺他的劉邦會違背誓言,呃……要是狡辯的話,也不算劉邦違背誓言。劉邦發誓自己絕不會殺韓信,也保證韓信絕不會有斧鉞加身那一日。結果韓信被蕭何騙進長樂宮,囚於木籠內被人用竹刀刺死。韓信當年因蕭何而得劉邦重用,被擒卻又是因為輕信了蕭何。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說的就是這個典故。
做屬下不能太完美了,否則即便主公再大度,恐怕也容不下你。賈詡深知為臣之道,更不想有一日會因為劉協賞無可賞而對付自己。一般來說,跟皇帝作對的都不會有什麼好下場。皇帝能夠調動的資源實在太多,遠不是個人或者家族可以對抗。
賈詡一門心思的只想要守好宛城,完成劉協交代的任務。與其相比的諸葛亮就慘了點,諸葛亮可還混到賈詡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階段,他需要為劉備開疆擴土,趁著朝廷無暇顧及的工夫,儘快拿下宛城,從而集中精力圖謀巴蜀。
在諸葛亮眼裡,劉備的崛起已經晚了,天下的大勢基本已經告定,河北被袁氏所占,中原被曹操所奪,江東又有孫策,僅剩下一個荊州留給了劉備。可單憑荊州一地,劉備是無法完成一統天下這個大業的。
五家勢力,朝廷最強,劉備最弱,劉備想要有所發展,那就只能依靠搶奪。可搶誰呢?江東離得倒是最近,但荊州地理位置不好,正好處在江東與巴蜀之間,劉備一旦與江東爭奪交州,朝廷說不定就會出兵抄劉備的老窩。畢竟此時的劉備還是有些名不正,這荊州的主人叫劉表,即便劉表死了,他還有兩個兒子。長子劉琦倒是在劉備這邊,可幼子劉琮卻在蔡瑁、蒯越等人手中,一旦朝廷認定劉琮為荊州之主,那就有藉口對荊州出兵。
諸葛亮之所以著急要拿下宛城,為的就是將荊州的門戶拿下,將未來戰場的主動權搶到手中。唯有拿下宛城,劉備才能調動兵馬進攻巴蜀,否則一旦朝廷趁虛而入,那出兵巴蜀的劉備軍就會變成風箱裡的老鼠,兩頭受氣。
諸葛亮一向習慣謀定而後動,他天生謹慎,所做之事若是沒有十成的把握,他是輕易不會動手。可現在時不我待,諸葛亮也只能冒險了。只是想要拿下宛城談何容易,本來就有郝昭、高順這兩員擅守的武將在,如今又多了賈詡這個足智多謀可稱勁敵的對手。張飛的武勇過人,可此時宛城的馬超也不是白給。
說句難聽話,諸葛亮此時攻打宛城,一點有利條件也沒有。無論從哪一點來看,諸葛亮似乎除了撤軍,就沒有第二個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