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漢獻帝 第二百六十七章 納降
袁熙本就不是一個性格堅強的人。當初袁紹挑選繼承人時直接將袁熙忽略,一是袁熙的身份是庶出,二就是袁熙的性格不受袁紹喜愛。袁紹性格雖外寬內忌,但其本身還是有真材實料的,否則僅憑袁氏四世三公的名望,也拿不下河北。而嫡庶之別在袁紹眼裡也不算什麼,他本身在袁家也屬於庶出,身份嫡出的是袁術而非袁紹,可最後袁家最有出息的還是袁紹,袁術則早已變成成冢中枯骨。
袁紹三個兒子,性格最似袁紹的是長子袁譚,但最得袁紹喜愛的卻是三子袁尚。內鬥往往是最消耗自身實力的一種行為。若是袁紹可以在臨終前當眾將袁尚扶上位,袁家也就不會發生內鬥,袁熙也就沒機會來撿便宜。可世事就是這樣無常,袁紹的優柔寡斷導致袁家分裂,到最後便宜了最不適合擔任主公的袁熙。
袁熙的性格有些懦弱,說好聽點叫隨遇而安,說難聽點就是耳根軟容易受人擺布。田豐是袁熙的老師,但歸根結底還是袁熙的臣子。可袁熙在面對田豐的時候,別說反對二字,言聽計從的就跟孫子似的,田豐說什麼就是什麼。身為割據河北的一路諸侯,卻一點自己的主見都沒有,可以說袁熙這個河北之主做的很失敗。
不過袁熙的失敗成就了劉協,從這一點來說劉協應該感謝袁熙。若是河北這麼大一塊地方的主人不是袁熙而是劉備或是孫權,那可就有劉協好瞧的了。當然假設終歸是假設,眼下的現實就是朝廷即將收復河北,一旦河北平定,剩下的江東以及荊南,那就相當於放在朝廷嘴邊的一塊肉,朝廷想什麼時候吃就什麼時候吃。
如今劉協放袁熙回去考慮清楚,按照劉協的判斷,袁熙不會再出什麼么蛾子。大勢所趨,負隅頑抗的確能讓袁家多堅持一段時間,可那後果也是顯而易見。對於冥頑不靈的袁家,朝廷是不會輕易放過的。相信袁熙就算沒想到,他身邊的田豐也會幫他想到。
劉協本以為明日正午袁熙就會帶著令人滿意的答覆來見自己,不想到了傍晚時分,有人搶在袁熙之前來拜見自己。
「這就是蹋頓?」看著放在桌案上那顆死不瞑目的人頭,劉協問前來拜見的烏丸使者道。
「回大漢天子的話,這的確是逆賊蹋頓的項上人頭。」蘇仆延態度恭敬的答道。
「……你們把蹋頓的人頭送來,有何用意?」劉協故意問道。要說蘇仆延此來的目的,就算他不說劉協也能猜出個八九分。烏丸人的老巢遼西如今正在遭受孫策、周瑜的掃蕩,最新送回的消息上說二人已經滅掉烏丸人大小部落快二十個,俘虜已近兩萬,正在分批從船運回青州。而且不止孫策、周瑜這兩個「禍害」在遼西肆虐,在漢軍主力解決了羯人以後,張遼、徐晃、馬超、龐德四員主將已經分別率部自草原殺入幽冀,其中馬超就率部直奔遼西,有意助孫策、周瑜一臂之力,而龐德則率部直奔北平,打算關門打狗,切斷烏丸人的歸途。
烏丸人害怕了!前有鮮卑人,後有羯人,似乎但凡是跟大漢為敵的草原部族,就沒有一個是有好下場的。烏丸人不願與大漢交戰,所以便祭出了以往慣用的伎倆,打不贏就認慫。中原漢人都好面子,只要服軟,總會給自己一條活路。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烏丸人很顯然沒有領會到這則兵法的含義。他們之所以會送上蹋頓的人頭,那是因為他自以為如今的大漢天子與過去的大漢天子是一個樣,只要交出了「罪魁禍首」,然後再表現出一副痛改前非的悔意,那就可以得到大漢的原諒。也不怪他們會這麼認為,畢竟過去大漢對待不服王道的異族的確是這麼幹的,總是想要以德服人,結果卻是記吃不記打,那虧是吃了一次又一次。
劉協很了解草原人的脾性,知道跟這些人講以德服人那是對牛彈琴。眼下大漢強大,他們心生畏懼,自然不敢造次。可一旦大漢虛弱,這些白眼狼們就會迫不及待的撲上來狠咬一口。
想要徹底解決草原隱患,最好的辦法便是利用漢人的文化將這些異族納入大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後世五十六個民族,劉協不介意現在就為以後再多添幾個兄弟姐妹。民族大融合嘛,不是你來融合我,就是我去融合你,與其被動接受融合,倒不如將主動權掌握在自己的手裡。
以為送上一顆蹋頓的人頭以及口頭的臣服就能讓大漢放他們一馬,這是烏丸人在痴心妄想。趁你病,要你命才是劉協的行事習慣,眼下烏丸人人心不定,後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