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漢獻帝 第一百九十五章 思退
功高莫過救駕,罪極不過謀朝。這世上最大的功勞就是救皇帝,皇帝也是人,也有喜好厭惡,開疆擴土比不上救命之恩。而這世上最大的罪過也超不過謀朝,凡事好商量,只要你認我這個皇帝,那一切都好說,但你憋著把我踹下去自己當皇帝,那就沒什麼好說的了,歷朝歷代,謀朝篡位那都是誅九族的下場,除非皇帝開恩,生死才在皇帝的一念之間。
無論是封建制度還是民主法治,其實區別不大。以人為本,制度再好也是人在執行,而人皆有私心,一旦有了私心,就會以權謀私。真正大公無私的人,在這世上如鳳毛麟角少之又少。就好比清官與貪官的比例,永遠是貪官占了絕大多數。
劉協從不指望自己手下的官員一個個都是道德模範,清似水名如鏡,那不現實。允許你貪,但你必須要先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地方官不僅僅是維持地方安定,更要努力提高當地百姓的生活質量。一個貧困地區的百姓在一個貪官的帶領下過上了小康的生活,那貪點就貪點吧,可本就一個連溫飽都達不到的地方你還要貪,那不殺你殺誰?
扯得有點遠……還是說說龐統自作主張代劉協承擔罵名吧。龐統的這一步走得非常正確,雖然短時間內他肯定要蒙受一些委屈,但從長遠來看,他是利大於憋。劉協身邊的競爭還是很激烈的,荀彧是劉協的老臣,沒有他的輔佐,劉協走不到今天,朝廷的許多政策,大多是劉協提出一個構想,再由荀彧去完善實施,所以劉協身邊第一文臣的位置,非荀彧莫屬。
其次便是賈詡跟李儒,這二人掌管著朝廷的耳目天眼組織,李儒如今已死,又沒有留下子嗣後代,對劉協的影響也就到此為止。但賈詡還活著,雖然劉協已經調法衍進入天眼用以平衡,但第二的位置,賈詡也是穩占著的。
剩下的第三,也就成了眾多謀臣競爭的熱門。有早期就投靠的荀攸、鍾繇,也有與劉協私交甚密的司馬懿、法正,而像龐統、徐庶這些到了中期才加入的人,在劉協的心目中並沒有什麼優勢。
誰沒有個上進心呢?龐統當初是隨同司馬懿一同投奔的劉協,雖然他並沒有取司馬懿而代之的想法,但還是想要在劉協的心目中占據一個有利位置。此番就是一個機會,代君受過,必能讓劉協念念不忘。至於此時帶著關平來請罪,那也不過是為堵眾人悠悠之口,只要劉協這個大漢天子記著自己的好,那些許損失無關緊要。
做戲要做全套,劉協也知道龐統跟關平來請罪是做戲給外人看,也正如龐統所想的那樣,劉協對龐統的挺身而出很是感激。劉協相信郝昭並不是有意讓自己為難,但郝昭命人將自己請去城頭的舉動的確讓自己陷入兩難的境地。劉協不會去不計較郝昭的過失,但也不會忘記龐統挺身而出代己受過的功勞。
一出君臣和諧的大戲完美落幕,龐統、關平降職留用便是最終結果。但所有人都清楚,龐統、關平的降職留用只不過是暫時,待到擊敗了鮮卑人以後,二人必會因攻受賞,官復原職自不必說,日後也是官運亨通。
……
與此同時,再次攻城失利的軻比能把此番失敗的責任全部都歸咎到了胡圖哈出的餿主意上。胡圖哈很委屈,可也不敢在軻比能暴怒欲尋出氣筒的時候頂嘴抗辯,但讓他沒想到的是,自己認慫認錯依舊沒讓軻比能放過自己,當眾的八十鞭撻打的自己死去活來。
看到胡圖哈被人抬回營帳「挺屍」,鮮卑眾將各個噤若寒蟬,對軻比能的不滿也在心中悄然滋生。
生活在草原的人都很現實,強者為尊,以力稱王,這是殘酷的生存環境決定的。說得更直白些,只有能給人帶來好處的人才會有人跟隨。軻比能之前帶著族人殺入并州,那些追隨軻比能的鮮卑人著實發了一筆橫財,但隨著大漢出兵,激戰上黨,那些原先率領部眾跟隨軻比能的人也是損失頗大。
南下劫掠,主力自然都是族中的青壯,而草原的部族並非似中原王朝一般君主集權,而是以部落聯盟的形式生活在草原上。可以說在草原上的每一個部落就是一個王國,諸多部落推舉出一個首領,首領平時無權干涉部落的內部事務,唯有對外時才有召集眾部落的權力。若不是胡圖哈也有屬於自己的部落,軻比能就不是簡單的只讓人打他八十鞭就算是了事的了。
兔死狐悲,看到胡圖哈的悽慘遭遇,眾多鮮卑部落首領不由捫心自問,若是換成是自己,軻比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