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之戰鬥在第三帝國 第三百十二章暗戰(三)
,。
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的紐約,是美國乃至世界最繁忙的港口之一,在經濟危機爆發之前,每天都有數以百萬計的貨物商品從這裡裝船,運往大西洋彼岸的歐洲諸國。
歐洲戰爭結束之後,歐洲諸國向美國訂購的工業原材料、化工製品、食品、燃料、醫藥用品等等戰後重建所急需的物資,現在已經塞滿了港區內的倉庫,港外的停泊區里泊滿了掛著歐洲各國旗幟的運輸船。
這座城市裡居住著六十萬德國移民,同時住在這的還有相當數量的法國人、英國人、愛爾蘭人和義大利人,其中當然還少不了猶太人。
這時候美國猶太人的地位並不高,美國國內的反猶情緒其實與歐洲差不了多少,雖然在高層確實有一些位高權重的猶太富豪,但是並沒有什麼發言權,那是個白人新教徒掌控一切的時代,本土的猶太資本很不受人待見。
來自歐洲的新教徒移民們一直都抱有反猶太的傾向,而美國本土更是有種族歧視的傳統。在二十世紀初關於猶太人的陰謀論出台之後,猶太人成為了一切災禍的根源。
部分白人至上主義分子甚至把猶太人與黑人相提並論,猶太人受到唾罵與毆打,猶太商鋪遭到洗劫和打砸,很多景象看上去和德國發生的一樣,在當時這種趨勢下,很多美國猶太家庭被迫放棄了他們的信仰,甚至改掉了猶太姓名,來躲避來自於身邊人的攻擊。
紐約的猶太人社區一直非常低調,低調到很多人都不知道有這種社區存在,美國拒絕接收來自歐洲的猶太移民,很多人都是隱瞞了個人身份偷偷混入國境的。他們中間很多人來到此地之時完全孑然一身,逃離歐洲時,一路上的大小關卡早就把他們隨身的財富洗劫一空。
這些人中間沒有什麼富豪,更多的是一些手工業者或者商鋪小業主,普遍文化程度都不高,除了一個天生會精打細算的腦子,與本土勞工相比,根本沒有什麼競爭力可言。
幸好這個族群總體上講組織畢竟嚴密,單獨個體如何先不去多說,至少社區管理層還是願意幫助新來的同胞的。到如今社區內大部分人都被安排了一份工作,至於滿不滿意這就見仁見智了,反正養家餬口還是基本能夠做到的。【】
在猶太社區管理委員會的高層眼中,艾薩克一家並不是虔誠的猶太教徒,據說來美國之前他們居住在德國漢堡,開著一家德國傳統風味飯店,自釀的淡啤酒和特製烤腸在當地很有一些小名氣。
納粹上台之後猶太商人的日子變得越來越難過,自從餐館櫥窗上被刷了大衛六角星之後,就再也沒有一個客人上門光顧了。在水晶之夜那晚,餐館差一點被人縱火燒毀,警察卻對此視若無睹不予立案,嗅覺敏銳的老艾薩克感覺大禍即將臨頭,於是匆匆賣掉了店鋪和家產,帶著妻子和兩個子女來到美國投靠這邊的親戚。
相比後來者老艾薩克是極端幸運的,艾薩克家族保留下了大部分家產,入境時也沒有遇到任何麻煩。依靠往年的積蓄他們在下東區重新開了一家飯店,依舊銷售自釀的啤酒和德國烤腸,因為手藝確實不錯價格又便宜,生意很快變得興隆起來,隨後這家人就引起了猶太社區高層的注意。
艾薩克一家人幾代之前就已經德意志化了,唯一和猶太沾邊的只剩下了血統,來美國時老艾薩克甚至連希伯來語都不會講。但是這在猶太社區長老眼裡,這根本不算什麼問題,他們需要的是這家成功商人的財力和影響力,雖然後者現在還看不出來,但在長老們眼中這個餐館老闆充滿了這方面的潛力。
艾薩克一家老小在長老的主持下接受了猶太洗禮,老艾薩克隨即被吸收進了社區管理層,從此刻起他們將有權力得到整個猶太社區的輔助,而相應的他們也要承擔起屬於他們的那一份責任。從社區內的猶太人手裡募集資金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當然前提必須是由社區管理高層出面,很快長老們就湊出了一大筆錢,全部用來投資老艾薩克的餐館。
很快這家名為「藍色勿忘我」的德國風味餐館就改頭換面,總店位置移到了上城區,在下東區則連著開設了三家分店。紐約有大量的德國移民,奇怪的是卻很少能找到具有正統德國風味的平價餐館,於是慕名前來的食客絡繹不絕,一些街區甚至在門口排起了長龍。
艾薩克家族的餐飲生意進入了快車道,財富積累的速度讓人瞠目結舌,利潤按照投資比例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