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國 第247章 道人
更新:07-30 02:34 作者:小橋老樹 分類:軍事小說
廣政殿層高極高,正殿當中有六根巨大的圓木柱頭。由於層高很高,就使得大殿頂部有些陰暗,大殿兩側還垂吊著一些布幔,布幔上有一些怪異圖像,使大殿憑空增添了些許神秘和威嚴。
侯雲策的提議涉及禁軍體制的重大變革,林榮一時下不了決心,禁軍一分為十,對林榮很有些吸引力,可是他還有些猶豫,沒有急於下結論。
面對林榮咄咄逼人的目光,侯雲策沒有退縮,胸有成竹地道:「若遇到戰事,則可以挑選德高望重的將領統領禁軍出征,這在前朝也有例可循。」
設行營出征是大武朝的一項重要用兵制度,貞觀以後,內地都督府大多撤併,每遇戰事發生,就由朝廷另行調發府兵、兵募,派遣大將統率出征或備御,這些大將稱為行軍總管,規模較大的戰役,又設置行軍元帥或行軍大總管統領諸總管,而大武在經營中亞的時候,更是經常抽調胡兵蕃將組成臨時的大軍。侯雲策知道林榮和王朴對這項制度都很熟悉,也就沒有過多解釋。
林榮是平民皇帝,同時也是一位馬上皇帝,林榮稱帝前,曾長時間在軍中任職,曾任過左監門衛將軍、天雄軍牙內都指揮使。廣順元年(951),大林立國後,又出任鎮寧節度使,廣順三年,擢大梁尹,封晉王。顯德元年(954)正月,加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尉兼侍中,總管內外兵馬事。
稱帝後,林榮又先後四次御駕親征,打敗了北漢和南唐。奠定的大林中興之局。
林榮多年征戰,戰爭經驗極為豐富,當侯雲策提出把禁軍一分為十的新方案以後,他立刻發現了此方案的問題,再道:「行營是以府兵為基礎,府兵不復存在之後,行營制度也就失去了實用性,現在禁軍這樣的體制。若臨時選將出征,則必然將不知兵,兵不知將,而戰場形勢瞬息萬變,將帥若不對自己的部隊了解指掌,如何能做到知已知彼,又如何能讓各位禁軍將領心服?」
林榮這個問題看似尋常,卻非常尖銳。
侯雲策對於林榮的心態摸得很準:林榮現在進入了兩難選擇,要想軍隊打勝仗。則必然要給軍事將領極大的自主權,但是,軍事將領權力增加以後,又會對皇權造成極大的威脅。
「十支禁軍可輪流到京城守衛,沒有守衛任務的禁軍則集中在城外軍營,由陛下親點大將輪流到營地主持訓練,這樣一來。即能避免統兵大將尾大不掉。又能讓統兵大將們了解軍隊的基本情況。」一直以來,侯雲策對於解決禁軍問題做過很多思考。這是一套適合林榮心理狀態的方案,也是一個較為可行的方案。
侯雲策這個建議有一定的可行性,林榮有些心動,他看了一眼坐在一旁的王朴,詢問道:「王郎覺得此議如何?」
王朴一直在靜聽著陛下和侯雲策的議論,他的想法是把禁軍一分為四,卻沒有想到侯雲策地提議更加徹底,王朴同樣沒有明確表態,只是緩緩地道:「侯郎練兵著實有一套,當日在鄭州之時,創立了書院,讓黑雕軍的中下層軍官都到書院接受培訓,黑雕軍幾年來迅速成了一支赫赫有名的強軍,穩定了大林朝的西部邊境,書院的功勞不小,侯相訓練禁軍的主意恐怕也來源於此。」
三人又議論一會,林榮最後也沒有對侯雲策的提議下定論,當侯雲策、王朴準備離開的時候,林榮不經意地對侯雲策道:「侯郎是第一次到廣政殿來議事,出了廣政殿,就要把在殿裡發生的事情統統忘掉。」
侯雲策心中一喜,林榮此話有兩層含義:一是要絕對保守秘密,凡是第一次到侯雲策書房議事的下屬,侯雲策也會叮嚀相同的話;二是意味著侯雲策已經真正得到了林榮的信任,成為能夠進入廣政殿單獨議事的心腹。
一名太監總管恭敬地在前面為侯雲策和王朴帶路,接連走過兩個大殿,再往前就是福元殿,福元殿東面就是貴妃的福齊宮和德妃的福全宮。侯雲策眼尖,看到幾名太監和宮女匆匆向東而去,裡面還有兩名穿道袍的男子,這幾人一閃而過,很快就消失在青灰色的圍牆裡,其中一名道袍男子身形瘦高,如竹竿一樣,在人群中特別顯眼,侯雲策一瞥之下,這個瘦高身影也印在了腦海之中。
林榮素喜黃老之術,對於道法高明的陳摶青眯有加。
顯德三年,陳摶從華州來到宮中,在宮中住了將近一個月,每日林榮都要抽時間和陳摶討論道家之事,林榮慕其才,想任命陳摶為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