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驛卒開始當皇帝 第一千零九十九章窘迫局面
松錦之戰。
大明有錘匪明里暗裡的幫助,共同對付滿清。
皇太極當真難受的很,又十分的憋屈。
因為在盛京周遭作亂的大部分人全都跑了,你想發火宰了這群狗東西都沒機會,因為這幫孫子跑的太快了。
先前前線糧食供應出了大窟窿,皇太極本想著今年秋收能夠填補一些窟窿。
結果盛京平原被錘匪搗巢,又讓皇太極的期望落空了。
不僅沒有補上,反倒床單上三個窟窿連成一個大窟窿,皇太極想要補,都難以下手。
這些年清廷的疆土東北起庫頁島,東臨鄂霍茨克海,西北迄貝加爾湖,南至長城,北跨外興安嶺。
可目前這些地方沒有經歷過建設,還是窮山惡水之地,更不用說產出糧食了。
努爾哈赤為了增強自身的部落,對於被征服的部落,全都打包帶走。
各個女真據點被他搜刮一空,屬實是千里無人煙那種。
而且在開始的時候努爾哈赤很重視被擄掠來的漢人,可是稍微糧食有所不足,就會派人殺了這些無糧的漢人。
但是殺人能省下多少口糧?
還是得劫掠大明這個富戶才能緩解。
皇太極也不會像他爹這麼強硬,好不容易把滿漢凝聚在一起的,這又經歷過錘匪的鼓動,讓身為奴僕的漢人殺戮滿人。
他這次戰後要是再次擴大化,指定會讓他的統治越發不穩。
努爾哈赤占據了遼陽、沉陽等平原地區之後,後金已經從漁獵民族過渡到了半耕半漁牧的生產生活方式上來。
但是沉陽平原上的農作物被錘匪破壞,光靠著遼陽平原產糧是指定不夠的。
而且皇太極目前也不敢繼續擄野女真充入軍隊當中,這些人不怕死能打仗,但更能吃啊!
現在大清內出現了糧食危機。
皇太極為了緩解這種目前的糧食壓力,恢復了他爹努爾哈赤的政策。
除當差的巴克什、匠人、哨台的兵丁、在外駐防的甲士及為官差提供馬匹者可暫免官糧外,其餘每一男丁皆征糧一石。
因為以前都是三丁納糧兩石。
一男丁分得三十畝田地作為耕種,這是努爾哈赤定下來的計丁授田政策。
其實努爾哈赤定下來的策略是有問題的。
圈占的一百萬畝都是無主荒田,可實際上無主荒田哪有那麼多,全都是有主的。
但說你是無主就是無主的,而且分得到百姓手裡的能有五畝地就算是燒高香了。
於是這些人不是委身於溝壑,就是跑路當綠林好漢去了。
後金把大量土地和勞動力強令置於滿洲貴族、勛臣以及八旗兵丁的統治和奴役之下,以維持和鞏固極其落後的封建農奴制的莊園經濟。
這種倒行逆施的作法,當然不會長期維持下去。
因為它遠遠落後於廣大漢族地區已經發展起來的先進的生產方式,已成為阻礙生產發展的一大障礙,因此遭到百姓的的激烈反對。
地被圈占後,百姓的田賦負擔不僅沒有減輕,相反卻有所加重。
不跑路幹嘛?
由於逃亡事件不斷發生,勞動人手極為缺乏,許多八旗士兵不得不典賣他們占有的小塊旗地,這些土地便越發的集中在滿清高層貴族手中。
天命十年(1625年),努爾哈赤屠殺遼沉漢人,編莊之後,出現大量農莊,這些農莊的土地進一步擴大。
清朝入關之前,由於「地土未廣,民力維艱」,滿族八旗除了「三丁抽一」、當兵打仗外,還要負擔極為繁重的、名目眾多的差搖。
皇太極曾對漢官說:「滿洲差搖之多,實逾爾等三十餘項。」
現在滿清還是打天下的時候,並沒有給與八旗旗丁給與各種特權的時候。
從清廷定都北京到掃除明朝殘餘勢力這一段時期內,旗人還為國家效了大力的話。
那麼在清廷統一全國之後,他們就不必再服兵役,也不用從事生產,而完全憑藉自己或祖輩的功勞領取優厚的體祿,過著飽食終日、無所事事的生活。
這就是滿清老「正黑旗」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