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驛卒開始當皇帝 第一千零二十三章皇太極飆血趕路
縱然是多鐸率軍殺出去,也只是與明軍打了個不相上下,並沒有像以前一樣殺的明軍大潰而逃。闌
多鐸更是深刻的認知,這幫明軍當真是不好對付。
於是再次派人求援,明國會集各省兵來拒我師,我兵擊敗其三營,獲馬五百五十匹,敵兵來者甚眾。
皇太極指示方略,再派八旗兵增援。
可沒過幾天濟爾哈朗遣使告急,說「敵兵實眾」,他無法抵敵,麾下士卒被打的多想回家輪換,軍心不穩,請求派皇上率兵前來助戰。
從前線傳來的求援戰報,不斷送到沉陽,皇太極直急得憂憤嘔血,患鼻病,出血不止。
因為他沒想到明軍這波明白如此難纏,連一向英勇善戰的濟爾哈朗都覺得十分的難受,不斷的求援。
於是他顧不得有病,決定御駕親征,到前線親自指揮。闌
不僅如此皇太極還發布出征命令,悉索沉陽城中的壯丁,傳檄各部兵馬,星集京師。
留居沉陽為人質的朝鮮國王世子等人皆是看到錦州衛大明援兵極盛,故而悉發國中兵繼援。
其實朝鮮人的心情是極為複雜的,他們熱切盼望著大明能夠打贏,從而拯救他們於水火當中。
萬曆年間援朝之事,雖然明軍軍紀一般,但實打實的幫他們幹掉了日本侵略者。
皇太極原定十一日出發,因鼻出血,延遲了三天,到十四日,血仍未止住,他不能再拖延,下令起程,命多爾袞率後軍、並朝鮮王世子、大君教於次日出發。
他弟弟阿濟格勸他緩行,畢竟大清皇帝一遍飆血,一遍趕路,從沉陽到松山這麼長的路,他有那麼多血可流嗎?
萬一流血流死了,前線大軍不說立即就潰散,對於大清而言,也是極大的打擊。闌
皇太極捂著鼻子焦急地道:「行軍制勝,利在神速,朕如有翼可飛,當即飛去,何以徐行也!」
於是眾人不在勸諫。
皇太極以錦州「必克」的決心,自率三千精騎,一出沉陽,便縱馬疾馳,晝夜馳行六天,於十九日抵達松山附近的威家堡。
皇太極屬實是一路邊趕路,一邊流鼻血。
他到了之後馬上傳下號令:「命拜尹圖、英額爾岱與科爾沁土謝圖親王所部、察哈爾鎖諾木衛寨桑等部先在松、杏之間築營,等他到松山後,合圍松山、杏山。
主帥親臨前線指揮是走向決戰的重要一步。
明清兩方的主帥先後來到松山,把國中精銳雄兵勐將都投入戰場,這在實際上已擺開了決戰的陣勢。闌
【鑑於大環境如此,
明朝投入的兵力共十三萬,清朝投入的兵力有多少,官書沒有具體記載。
因為清廷對於出兵多少這件事,幾乎不怎麼記載。
但是在清軍入關前,滿蒙漢總兵力約十二萬多。
這次出師前,皇太極徵調各部兵馬,悉索沉中之丁參戰,實際是實行全國總動員。
可以說,皇太極是傾國中之兵,不惜孤注一擲,與明進行戰略決戰。
另外,他還調來外藩蒙古諸部兵馬,脅迫朝鮮出兵助戰。
合計其兵力,數目不小。闌
比照他歷次遣大軍進關,都在六到十萬上下(包含蒙古僕從軍),而這次松錦決戰是他即位以來面臨的最嚴重的形勢,所以才不顧鼻子流血一路狂飆而來。
皇太極投入的兵力肯定多於歷次進關的最高數額十萬以上,絕不會少於明軍。
作為大明統率的洪承疇開始的策略很是成功,既然清軍想要圍點打援,那
我就給你圍點打援的機會。
他率領的主力距離錦州有一段時間,足夠他可以支援錦州,又分割清軍的兵力,使他們不能完全圍困錦州,也不能完全打援。
然後派出小股部隊不斷的襲擾清軍,輪番交戰。
其實洪承疇非常清楚,皇太極並沒有更多的實力消耗在錦州的圍困上。
相比較圍城而言,不僅僅是被圍的稀缺糧草,圍困者需要付出的更多。闌
皇太極為了解決糧食問題,現在義州屯種了一年。
前期多爾袞等人圍著錦州也並不是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