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賣盒飯到中華名廚 第483章 晚餐上的交流
馮正明在滬城第一頓晚宴上,著重品嘗了現場每道菜的口味。
通過對每道菜的仔細品嘗,馮正明很快發現過去的一些誤區。
可能在過去,如果是一提到滬城的本幫菜,所有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一個字「甜」。
想到的是四個字一定是「濃油赤醬」。
可是當馮正明真的吃了現場滬城的本幫菜。
他發現這就像是大家對魯菜那種「黑乎乎、粘糊糊」的刻板印象一樣。
是很多管中窺豹人給貼上的一個標籤。
現場這些本幫菜,實際上融合了很多其他菜系的技法。
口味上也是更加的複合,是融合了不同地區口味後呈現出的一種口味。
要說「甜」,確實相比較其他菜系的菜本幫菜是偏甜一些。
但也不是很多人貼上的那種很甜的標籤。
實際上,本幫菜的甜口下,也包含了更多味道。
拿現場給馮正明他們上的本幫紅燒肉來說。
可能如果不了解的人,會認為本幫紅燒肉那就是用糖漿煮出來的五花肉。
實際,本幫紅燒肉無論是從造型,還是味道上來說,可能會更像是蘇菜里的櫻桃肉。
馮正明在因為電視直播選拔賽出名後,收到了不少外地美食愛好者的信。
其中有不少是外地美食愛好者收集的一些菜譜和菜品傳說。
他也是從那些老菜譜孤本上,學習到不少其他地區菜的特色。
就像是蘇菜中這道櫻桃肉,據傳是乾隆年間一位名叫「張東官」的蘇州廚子所創。
當初張東官本是蘇州陳姓富商的家廚。
在乾隆下江南時,專門做菜給乾隆享用。
乾隆品嘗後很喜歡張東官的手藝,便把他調去了京城當了御廚。
而張東官更是發明了「蘇造湯」。
用「蘇造湯」創造了蘇造肉等獨特的菜品。
櫻桃肉的烹飪是要把整塊的五花肉打上花刀,然後是在砂鍋里不用一滴水,用上好的花雕酒,加上蔥姜冰糖以及紅曲米燉煮出來。
出鍋的肉質酥爛,被紅曲米染色後如同一枚枚小櫻桃般。
所以也就被稱為「櫻桃肉」。
滬城的本幫菜里的紅燒肉。
烹飪的時候,也是要把五花肉切成規整的四方小塊。
在這一點上和櫻桃肉打花刀非常相似。
再加上烹飪的過程,雖然不加入紅曲米調色,但依然是以花雕酒、醬油、蔥姜和冰糖燉煮,整體上的做法也很類似櫻桃肉。
而且滬城本幫菜的紅燒肉,是不會進行勾芡。
完全是靠燉煮收汁,讓湯汁自然收濃粘稠。
這看似很簡單,但實際上對廚師的火功和調味都有極高的考驗。
因為湯汁自然收濃的過程中,味道也必然會因為收濃被加重。
所以調口的時候,廚師需要有一個閾值。
不能在湯汁多的時候,給太足量的口。
否則最後湯汁收濃後味道上就會過。
可能這也是很多不了解本幫菜的人,在吃到一些手藝並不算好本幫菜廚師做的菜,會很自然判斷本幫菜就是甜的原因。
如果廚師沒有在收汁前,對口做出一個閾值的調整。
等到湯汁收濃後,紅燒肉就必然會變得過於甜膩。
但是往往很多廚師,可能在做菜時會忽略這點。
最終也就導致一道原本應該鹹甜適中的美味紅燒肉,變成了一道甜膩口,甚至讓很多外地人難以下咽。
在現場,不少廚師可能都不會很仔細品嘗每道菜。
所以在看到馮正明很認真仔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