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作曲人到文娛巨星 第六百八十四章 《典籍里的華國》、《經典詠流傳》、非遺傳承
「有。外國文學盛行而咱們國家古典文學沒落的原因,無非就是外國文學比較通俗淺顯,而咱們國家的古典文化比較高深,如果沒有人教,自己去研究,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甚至還可能看不懂。因為古典文學多是些文言文,沒有那方面的積累,很難研讀的。」王軒說。
「那怎麼辦?」
「簡單,可以與國家話劇院、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院聯手,打造一個節目,從中甄選最值得講述的優秀傳統文化作品,以『文化節目+戲劇+影視化的方式,講述典籍的成書、核心思想以及流轉中的閃亮故事,讓書寫在典籍里的文字『活起來,展現典籍里蘊含的華國智慧、華國精神和華國價值。」王軒說道。
李部聞言眼前一亮:「具體怎麼操作?」
「這個節目叫《典籍里的華國》,聚焦享譽中外、流傳千古的典籍,依託典籍的文化IP,設立歷史空間、現實空間兩大舞台創新節目形態,在歷史空間中採用影視化拍攝手法,邀請知名導演擔當影視指導,口碑佳實力派的影視嘉賓進行故事演繹,結合環幕投屏、AR、實時跟蹤等舞台技術,通過時空對話的創新形式,對典籍的故事進行可視化呈現,展現千年歷史中經典書籍的誕生源起和流轉傳承。
觀眾在跨越時空的古今對話中,感受『弦歌不絕的傳承,激發『思接千載的心緒。多個舞台,不同場景,以一部古籍串聯;不同年代,不同人物,為同一典籍發聲。
節目既是忠於歷史的講述,也有屬於當代的表達:既有聲光電交織的宏大場面,又有特寫演繹的細膩情境,也正是在歷史空間與現實空間交錯的舞台上,那些古雅的文字中蘊藏人生感悟、社會哲思,在時間的長河中匯入華國人的血脈,成為心靈深處的文化基因。」王軒說。
李部頭眼神更亮了。
其實什麼歷史空間、現實空間、時空對話等等,他根本聽不懂。或者說不是聽不懂,而是不知道該怎麼實現。
但王軒說得條條是道,這個方法大概率是可行的。而他既然特地請教王軒,那肯定是相信王軒的能力。既然如此,他何必聽懂?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做就行了。
「王軒老師,不瞞你說,你說的這些我都聽不懂。但我相信你,你看要不這樣,這個項目我交給你,你來當總策劃,需要什麼你儘管提,整個文化部都會配合支持你。」李部說。
「不用不用,李部,我直接將節目完整策劃寫出來交給您吧,有了詳細的策劃方案,以華視節目製作團隊的能力,絕對能將這個節目弄出來的。到時候我也可以幫忙參考一下。」王軒說。
「可這樣對你不公平。」李部說。
「沒事,沒必要計較這些,能為傳播咱們國家傳統文化出一份力,我高興還來不及。」王軒說道。
「也行。這節目交給華視製作,節目策劃上面,讓他們標註你名字就行了。」李部說。
王軒點頭。
節目創意是他的,若節目策劃人標註別人,他肯定也不樂意。
「其他方面呢?有沒有什麼想法?」李部又問。
「古詩詞那塊,想要推廣,同樣可以搞一個節目《經典詠流傳》。和詩以歌、將古詩詞和部分近代詩詞配以現代流行音樂,在注重節目時代化表達的同時,也將深度挖掘詩詞背後的內涵,講述文化知識、闡釋人文價值、解讀思想觀念,為現代文明追本溯源,樹立文化自信,帶領觀眾在一眾唱作歌手的演繹中領略詩詞之美。具體形式為,由相關專家介紹詩詞,以歌手為經典傳唱人,用流行歌曲的演唱方法重新演唱經典詩詞或與古詩詞相關的歌曲。」王軒說。
說完又補充了一句:「這節目改天我也寫個詳細策劃案出來交給您,您找華視,讓他們製作就行。」
「行。」李部大喜。
《典籍里的華國》、《經典詠流傳》,這名字一看就充滿了內涵,可行。
其實還可以策劃一個《華國詩詞大會》節目,只是相比《華國詩詞大會》,王軒更喜歡《經典詠流傳》這個節目而已。
「那第三個呢?那些傳統手工藝怎麼辦?有沒有什麼辦法能讓這些手工藝傳承下去?」李部又問。
「這個有點難辦。想來李部也知道,傳統手工藝漸漸沒落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