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潮 第七十五節 探尋
第七十五節 探尋
卓寧是應東流在安原執政末期從安都調任千州市委書記的,從安都這個省會城市一下子到千州這個全省倒數第一的貧困地區,即便是一躍成為一把手,一樣讓卓寧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
擺在他面前的問題依然和前兩屆一樣,怎樣讓幾百萬農民脫貧致富,解決了這個問題,那他就是千州的救世主,解決不了這個問題,那他就是狗屎不如。
說實話這一年多來卓寧也是很花了一些心思在如何改變千州面貌上,但是效果不佳。發展工業,沒有基礎,沒有配套產業,沒有熟練勞動力,沒有資源,誰願意來?發展農業,但是農業上做文章要讓農民解決溫飽問題不難,但是你要想讓他們手裡有錢花,腰包鼓脹,卻不容易,尤其是現在農業項目上,你稍稍有點成果,立即就會引來一窩蜂的跟風,於是第二年保管價格一落千丈,損失慘重,這已經成了農村中一個普遍現象了。
說實話,卓寧真有些佩服趙國棟在寧陵的表現,一個典型的農業地區就能在趙國棟手上三年時間脫胎換骨,就算是寧陵正好趕上了一些機遇,但是絲毫不能掩蓋趙國棟在其中表現出來的卓越才能,所以當趙國棟這一次來千州調研,而且一呆就是一個星期時,卓寧既感到信心大增,也頗為感動。
趙國棟提出來的一些東西並非什麼新鮮觀點,但是恰恰是這些並不新鮮的東西糅合在一起,卻就有了一些新意。
千州是一個典型的落後農業地區,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是關鍵,但是趙國棟認為單純的把千州剩餘勞動力推出去價值不大,意義也不大,現在還抱著那種把剩餘勞動力當作包袱的思想觀點已經不太適應發展潮流了,鼓勵農村剩餘勞動力出來打工並不是指把他們往沿海地區趕,而是要努力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哪怕是在薪資條件上差一些,但是也遠遠勝過到沿海地區打工。
沿海地區薪資稍高,但是作為傳統中國農民,對家庭的眷念和傳統佳節的習俗使得他們就像候鳥一樣年復一年的在特定時段奔行在路途上,僅僅是來回的消耗就足以讓農民工們損失兩三個月的純收入,這還不計身體上的疲憊和對運輸的巨大壓力。
而且遠在外地打工,夫妻單人去,精神壓力和生理需求無法解決,夫妻同去,平時就無法顧及家裡,空巢家庭和留守兒童帶來的社會問題一樣不容忽視,而農忙時候對家庭農活兒也無暇照顧,這些具體因素都隨著時代變遷漸漸顯現出來。
趙國棟一直認為中國城市化也好,城鎮化也好,不應當是讓為城市做出巨大貢獻的農民工排斥在城市之外,讓他們把自己最黃金的年華和精力奉獻給城市之後又被一腳踢回農村,無法享受本該由城市為他們家庭提供的醫療、社保和子女教育這些公共服務。
而這一切在各種資源向大城市集中時就是一個最大弊端。
所以趙國棟一直主張大力發展中小城市,適當將各種資源向中小城市傾斜,嚴格限制大城市發展,甚至要剝離大城市部分職能向中小城市轉移,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大城市土地、水以及環境資源陷入嚴重不足境地,而中小城市卻因為沒有足夠的就業機會而無法吸納剩餘勞動力,無法進一步推進城市化進程。
而政府現在需要做的就是逐步從經濟領域中退出來,更多的是建立和完善公平公正的社會經濟發展體系和制度,培育良好的市場競爭機制,少一些干預,多一些監督,大力提供並滿足社會不斷發展的社會公共服務,比如醫療、教育和文化藝術服務。
趙國棟希望可以在安原進行幾個試點,一方面是以寧陵為代表的先發展起來的城市試點,像寧陵這種經濟水平已經達到一定程度的城市,政府應當如何來完善體制體系,營造更好的發展環境,吸引更高端的產業來落戶發展,同時利用建立起來的良好財政基礎,加大對教育、衛生和城市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使之成為一個樣板型的嶄新城市。
另一方面就是以千州為代表的落後農村地區,一方面政府還要在經濟領域發揮必要引導作用,利用政策、項目上政府所具有的主導權來加大培育支柱產業,使之迅速脫離第一產業為基礎的產業體系,迅速實現工業化和城市化,同時也需要兼顧在發展中避免犯一些城市化進程中容易犯的錯誤,比如在征地拆遷、城市建設和環境保護方面的問題可以汲取其他縣發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