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之盛唐 第四百四十九章 祥瑞與遣回_頁3
但是這一路上不斷有回紇兵將,偷偷逃出來,帶著甲馬和扈從投奔唐軍的營地,無他,這些都是已經在大唐置業安家娶妻生子的回紇將士,因此這一路也是許多人內矛盾和鬥爭,作出抉擇的一路。
過了上受降城後,金吾軍大概收容了兩千多回紇騎士。他們將作為歸化人,成為大唐天子儀衛的一部分。這些馬上健兒將編做若干個團,與僅存下來義從胡一道,分別充入重建的右龍武軍、左右神策軍、左右神武軍,作為中郎將直屬的司階儀仗和奇兵隊。
「河北、河東、山南各道下的各軍使、兵馬使、討擊使、防禦使的檢點名錄,已經上報,各州下的守捉使、團練報請的編制,也送到了。」
杜佑又道。
初步清理完畿內外及隴右關內兩道,樞密院接著的任務,就是繼續檢點中外諸軍,以其數目決定進一步裁汰去留,並編訂相應預算和供應配額,上報皇帝,經政事堂聯席會議討論通過後,就成為事實上的成例和制度。
「六十七萬人,河東河北雲中安東平盧五道還有這麼多兵馬麼。」
我搖了搖頭,又看了下去。
「二十三萬。這還差不多。」
我微微笑了起來,顯然這個數字更加接近真實一些,畿內外檢點完,也才十一萬多點,要是那些藩鎮還有這麼多實打實的人馬,哪還用忌諱朝廷,不過是漫天要價的手段而已。
對外軍的檢點,主要以各軍自報和朝廷派員公開點冊、秘密調查相結合。可以說這也是另一種形式裁軍手段,因為事實上,那些外軍這些年沒戰事,虧空缺額的現象很是普遍,檢點就是擠掉其中的水分,把資源原先分配到最需要和合適的地方,順便還能揪出點別的什麼。
不過這個數字,對朝廷捉襟見肘的財政預算來說,還是多了點,因為不包括地方自支的守捉、團練,還有那隻從李泌手中延續下來退役軍人的工程部隊,至少也有十幾萬人。這也是國家財賦中最大項的支出。
「樞密院的新任命也下來了,」
不出意外,朝廷以關內節度使李嗣業轉任為第二位樞密副使,卻讓關內節度使的位置空懸,所有編額也不再補充,餘部盡數編入重整五府三衛,第三位出任樞密副使的,卻是豐國公、河東節度副使僕固懷恩,其子仆固煬,授雲中防禦使,所率鐵勒族仆骨部改編為金威軍。
這樣再加上兵部尚書兼任樞密副使的梁宰,一個朝中大臣,兩個藩帥;一個胡帥,兩名漢臣,又重新構成一個相互制約又相互配合的新格局。
再說這三位實際都西北出身,卻又體系不同的樞副,可以說與同出西北系的河東、朔方諸軍關係匪淺,又與我這個籌辦內樞密使,頗有交情和往來,對於中外軍來說,無論是行事還是發布政令,都是一個良好的潤滑和緩衝,也算是朝廷煞費苦心的安排。
妥協和權衡還是王道啊,我感嘆道。
「財賦歸中。」
我又在奏章中,看到一個熟悉的字眼,新朝新制的另一個特點,就是文進武退。
就是軍隊一途,以逐漸回歸天寶舊制為目標,原本屬於節度使的部分權利,被逐步下放到駐守關防節要的各軍使、兵馬使身上,以提高他們對付突發事件的靈活性。節度使、都督們除了作為以道為單位的大軍區預備隊的本鎮牙兵外,就職剩下對轄區內各部駐軍的指揮調防之權,但是日常考績訓做、防戍徵發等則還是收歸兵部和樞密院。節度使、都督對軍中人事的提拔任免,僅限於都尉以下,都尉以上將領,就只能向朝廷舉薦和建議。
而政務一途,原本朝廷對各州刺史的直轄,放權一部分到道一級,由新置各道都督、布政、戶賦、按察、轉運諸使行駛,原本河北、河東廣泛實行的留州、輸軍、供朝的稅賦三分制,在分道後,舊河北地區實際上只剩下安東和平盧兩道還在實行,舊河東地區只剩下新劃出來的雲中道還在執行,而作為中原最精華的新河北道,新河東道,則統一交解東都洛陽,再由當地朝廷任命的轉運使,進行管理和分配。
「這是陰謀。」
「樞相。他這是在掘我們的根基啊」
李光弼的別莊上,一群借著探望李母病,前來的地方軍中大員,七嘴八舌的正在訴苦。
這位大器晚成,卻號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