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闕 第五十九章叔侄起爭端
皇上和琰親王的關係,在我看來一直都有點緊張。www.yibigЕ.com//類似於攝政王的王叔和逐漸成長起來的皇帝侄子之間的矛盾,歷朝歷代都不乏先例。但這樣面對面地吵起來,卻還是第一次聽到。
不管事情本身的對錯如何,單是琰親王這個態度就不對,皇上是他的侄子沒錯,但他先是皇上,其次才是晚輩。
皇室之家,皇權本就凌駕於親戚倫理之上,哪怕你是皇上的叔爺爺,見了皇上還是要躬身稱臣,甚至下跪,皇上不讓那是皇上的恩典,不是該當如此。
可是琰親王一進來就擺出一副興師問罪的姿態,不拜不朝,甚至不先稱呼,敞口跟皇上說話,言辭又放肆,好像讓他迎娶扶桑公主是皇上的陰謀。這怎麼扯得上呢?扶桑公主又不是皇上招來的,就如皇上所說,「不是你娶就是我娶」,皇上頂多只是推給了他而已。
兩個人爭執一番的結果是不歡而散,琰親王臨走的時候,皇上在他後面問:「祁雲海明天就要誓師出征,今晚在交泰殿設壯行宴,王叔會出席嗎?」
「皇上去就行了,本王最近霉運當頭,還是不要出現在那種場合比較好。」琰親王說畢,頭也不回地走掉了。
要說呢,琰親王在這件事上對皇上不滿也好理解,當時他想趁機把東部軍隊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所以一直謀求用自己的心腹取代祁雲海。祁雲海在大理寺會被虐待,也多半是他的授意,太后是女人,又比較賞識祁雲海,一度把他當成准女婿候選人,應該不至於對他動刑。
可是琰親王沒想到,他一向輕視的皇上會在最後關頭給他來上這麼一手,不僅讓他的計劃落空,還給他樹立了一個強大的敵人。祁雲海和他本來關係尚可,雖不是心腹,卻也不是對手。弒君案出現後,他對祁雲海落井下石,兩個人等於徹底撕破臉了,祁雲海出征,他怎麼好意思去送?
太后原也沒打算去的,也許在她看來,戰前壯行酒,就該由男人們坐在一起喝。可是朝中三個大人物,琰親王不出席,若太后也不到,僅由一個才十幾歲的皇帝全權代表,怕將士們有不受重視之嫌。
再加上我在一旁慫恿,「母后,我曾答應過祁雲海,出征之前親手為他斟一杯壯行酒。」
太后這才起身道:「那我們一起去吧,琰親王不來,我們母子三人為他們送行。」
太后出現的時候皇上倒沒什麼訝異的反應,可是當他看到跟在身後的我時,臉色有一瞬間的陰沉。
尤其是,當我舉杯向祁雲海敬酒的時候,他笑得更是僵硬。
好在他還算顧全大局,席間並未有什麼異常舉動。到後來,酒酣耳熱之際,他忘形地和那幫人一起唱起了軍歌:「茫茫瀚海,親親吾土。滾滾塵埃,悠悠吾**!朗朗乾坤,男兒熱血,浩浩蒼穹,神佑吾國!」
這是我第一次聽到軍歌,曲調雄渾悲壯,歌詞也撼動人心,唱到最後,好多人眼眶都紅了,我也感概莫名。
這次出兵高哥麗,對於希望和平的我,其實是不樂意看到的。先帝征戰多年,好不容易才統一中原,建立了強大的王朝,讓老百姓過上了幾天安穩的日子。如今又要去征伐外國,勞民傷財,有窮兵黷武之嫌。可是,當皇帝的人,誰不想開疆拓土,令四方來朝?先帝若非晚年身體衰竭,早御駕親征去了。
先帝是行伍出身,馬上打天下的開國君主,凡有大戰,都喜歡御駕親征。精力旺盛的人有時候不知節制,過度依恃體力,一旦出現問題,就會像決堤之河,從此一瀉千里,不可收拾。
即使在床第之間,先帝也存在過度透支的問題。所以太后宮中才會出現身邊近侍皆進御,甚至懷上龍種的情況,就像我曾有過的猜測,先帝臨幸時,並不只太后一人承應,而是太后率宮女一起上。
這樣濫用身體資源,怎麼可能長久?
眼看著自己的身體不行了,先帝才頒布旨令,設立「四所」,給四所將軍封侯,祁雲海等人的爵位就是那個時候得到的。但先帝也只是要他們守衛好那片疆土,並沒命他們向外開拓,他大概以為自己只要好好休息幾年,就能恢復昔日雄姿,然後重披戰袍上戰場。直到死,他還在念叨,要御駕親征,要征服高哥麗、樓煩、回鶻、匈奴等等諸國,讓他們唯我天朝馬是瞻,歲歲來貢,從此不敢在邊境擾民。
皇上自小體弱多病,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