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風雲 第二百一十章 此消彼漲
品筆閣 www.pinbige.com,最快更新帝國風雲最新章節!
顧祝同擔任國防部長之後,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調整軍隊發展規劃,特別是裝備項目。
對顧祝同來說,這可以說是最簡單的事情了。別忘了,早在二十多年前,顧祝同在海軍參謀長的位置上就做過類似的事情。不同的是,這次顧祝同的身份是國防部長,而且負責統籌管理全軍的裝備項目。
當然,顧祝同在管理裝備項目時,有一個非常突出的特點,即重視高技術裝備。
事實上,這也在外界的預料之中。
擔任國防部長之前,顧祝同在航空航天部長的位置上推動了載人登月工程,把宇航員送上了月球。此後五年,顧祝同還在國民議會中擔任軍事委員會主席,專門負責審批軍隊的裝備項目。
更重要的是,在此期間,顧祝同深刻認識到了技術的重要性。
此外,他還是退役海軍大將,而海軍本身就是高技術含量軍種,擁有比陸軍將領更加敏銳的眼光。
可以說,在擔任國防部長之後,就有人預測,顧祝同會發起新一輪軍事改革。
只是,發起軍事改革並不是重點。
一九八二年,顧祝同正式提出了「國家戰略防禦系統」的概念,倡導建立包括地面、海洋、天空與外層空間的防禦系統,並且以此為本土與盟國提供全面的戰略保護,應對潛在的戰略威脅。
說白了,就是用高科技鑄造一面堅盾。
這個概念一提出。立即就引起德意志第二帝國的高度關注。
要知道,在七零年代中期,中德已經在戰略方面形成均衡局面,即雙方擁有的戰略武器都足以摧毀對手,甚至足夠把對手摧毀數十次。更重要的是,雙方都建立起了可靠的第二次戰略打擊力量。也就是說,即便遭到對手突然襲擊。也有足夠的實力給予對手毀滅性的全面報復。
在此基礎上,中德形成了「恐怖平衡」。
這就是說,雙方都沒有可能在下一場全面戰爭中取勝。哪怕發動出其不意的襲擊,也不可能徹底打垮對手,而對手的全面報復。將使發動戰爭的一方失去贏得戰爭的可能,也就失去了發動戰爭的理由。
說得簡單一些,中國與德意志第二帝國在各自擁有上萬枚核彈頭的情況下,就像兩名手持長槍,卻沒有穿鎧甲的騎士,即便能夠用長槍捅死對手,也同樣會被對手幹掉,因此雙方都不敢動手。
問題是,如果其中一方有了鎧甲,均衡局面就會被打破。
也就是說。如果其中一方獲得了足夠強大的防禦能力,至少能夠抵消掉對手反起戰略反擊所構成的威脅,那麼在必要的時候,就很有可能扣下核扳機,向對手發動出其不意的戰略打擊。
顧祝同要搞的。就是打造一副堅固的鎧甲。
當然,也可以說成是盾牌。
顯然,不管顧祝同的設想能否實現,僅僅是這個設想,就足夠讓德意志第二帝國當局坐臥不安了。
更重要的是,顧祝同說過大話嗎?
在他擔任航空航天部部長的時候。幾乎沒人相信,中國能夠在短短四年之內把第一名宇航員送上月球,可最終卻恰恰相反。要知道,中國是在航天技術落後於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情況下,率先實現了載人登月行動。
在構築國家綻露防禦體系所需的技術中,中國幾乎都擁有明顯優勢。
顯然,德意志第二帝國當局在進行戰略衡量的時候,肯定會把顧祝同的個人因素考慮進去,即相信顧祝同沒有說大話。
當然,「國家戰略防禦系統」要到一九八四年才會正式上馬。
在一九八二年到一九八四年的兩年間,中國國防部的主要工作是進行技術論證,即確認當前的技術能否使該工程由設想變成現實。
兩年的技術論證,得出了一個關鍵結論,即建立「國家戰略防禦系統」所需的主要技術在未來十年之內都能達到實用化程度,其中包括定向能武器、電磁能武器、高精度制導武器等。
正是如此,中**方在一九八四年正式啟動了「國家戰略防禦系統」的工程建設工作。
主導此事的,依然是顧祝同。
按照中國